第72章 丟脸的李承乾!(2/2)

“嘖嘖,房谋杜断!果然是精於谋算啊!”

李逸在心中嘖嘖两声。

便在这时,突然传到了他手中,鼓声也刚好停下了。

“月在第四个字啊!这不巧了么!”

李逸不假思索地说出了自己的这句诗: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句诗一出,殿中许多文臣便点头讚许,这绝对是一句可以流传后世的佳句!

二皇子殿下果然是才华横溢!

便在此时,上官仪突然开口道:

“二皇子殿下,您的这句诗,自然是极好的,不过前面都是七律,而您是五言,是不是有些不协调?”

虽然上官仪两次在诗会中输给了李逸,但他此时绝对没有趁机找茬的意思。

毕竟李逸现在已然是二皇子,他可得罪不起。

他就是单纯地发表了一下意见。

李逸也自然不会跟他计较,直接点头回道:

“你言之有理,那就换一个吧。”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他又隨口说出了一句诗。

此句一出,不少文臣又是一阵讚嘆,这又是一句佳句!

击鼓传继续,鼓声停止之时,落在了魏徵手中。

魏徵诗才不凡,只是稍加思索,便念出了自己的诗:

“霜凝阶砌月初斜,万户炊烟接晚霞。”

在魏徵之后,再一次击鼓传选出了要写月在第六个字的诗句的人:上官仪。

“独倚虚窗窥月冷,閒敲棋子候月明。”

作为长安城有名的诗人,上官仪很顺利的写出了这句诗。

並且,他不仅在上半句的第六个字带“月”字,而且在下半句的第六个字,也是“月”字。

“果然是开创上官体这一新诗体的才子,確实有才。”

李逸暗自夸奖了上官仪一句。

虽然之前在两次写诗对决中,他都贏了上官仪。

不过,他是靠ai这个黑科技抄诗取胜的,而上官仪写诗,是实打实凭藉自己的本事。

击鼓传继续,这一轮的飞令,到了最后关头。

鼓声中,鲜不停传递,谁將成为这一轮最后一个写诗的人呢?

鼓声停止,这个人出现了!

他便是: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看著手中的,有点懵,写诗这事,他会是会,但是才华没那么横溢啊。

要在极短时间內想出一句合適的诗,对他来说,还挺难的。

他眉头微蹙,指尖无意识敲击案几,努力思考著,但却一无所获。

没办法,他只能承认写不出认罚了。

看见李承乾开始喝罚酒,李泰嘴角勾起不易察觉的弧度,他二哥李逸想出来的飞令,真好!

所有人都写出来了,就太子没写出来,这足以让太子顏面扫地了!

对於太子的威望,这绝对是一个打击!

对此,他自然喜闻乐见。

李逸此时也在心中同情了李承乾三秒钟。

今天这件事,肯定会损害李承乾的威信,影响他在李世民以及朝臣心中的地位。

他也没想到,这一轮的最后一个幸运儿会是李承乾。

至於李承乾没能写出来诗,他倒是不意外。

毕竟李泰、李治、李恪等人,都有诗作流传到后世,而唯独李承乾没有。

这足以证明,李承乾在诗词方面,確实是没什么才华。

在李承乾喝下第一杯罚酒之后,长孙无忌为李承乾挽尊道:

“太子殿下並非写不出,只是平日政务繁忙,忙於协助陛下处理国事,没有太多时间研究诗词,所以不擅长在短时间之內写诗。”

“没错,这月字在第七个字的诗句,確实不好写,我现在都没想出来!”

褚遂良也开口为李承乾说话。

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虽然不是李承乾的铁桿心腹,但却是李承乾在朝中的支持者,所以这时候会站出来替李承乾说话挽尊。

“两位卿家言之有理,太子重任在身,无暇考虑诗词,很正常!”

李世民也开口为李承乾说话了。

毕竟,太子的威望还是需要维护的。

不过,在心中,他对李承乾今日的表现是有些失望的。

重任在身,忙於国事等说辞,不过是託词而已,看看李逸,做了那么多事,精通那么多本领,不也是很擅长诗词吗?

说白了,还是能力不够。

但,能力再不够,也是嫡长子啊!

李世民內心其实有点苦恼,尤其是在李逸正式回归之后,就更加苦恼了。

在李世民这位皇帝出言为李承乾辩解之后,明面上自然再无人敢再议论此事。

接下来,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又开始了新的飞令游戏。

几轮游戏玩下来,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敲鼓的人故意控制,总之没有再轮到李承乾。

並且,在这几轮飞令中,有不少人都也如同李承乾一样,因为写不出符合要求的诗而被罚酒。

如此一来,李承乾就没有那么尷尬了。

结束飞令游戏之后,房玄龄突然开口问了李逸一件事:

“二皇子殿下,臣有一事请教。”

“房相请说。”

李逸回道。

“臣想请问,您今日在鸿臚寺出给吐蕃人的那一道题,正確答案究竟是哪一个?”

房玄龄始终想不到答案,就一直惦记著这个问题的事。

在房玄龄问出这个问题之后,那些白天没有去鸿臚寺的人感到很好奇,便向去过鸿臚寺的人请教起来。

然后,这些人得知李逸出的那个问题之后,跟当时的禄东赞一样,直接懵了。

他们也完全搞不懂,题乾的內容,与问题及答案有什么关係?

於是,他们也好奇地看著李逸,等待著李逸说出答案。

谁料,李逸却摇头道:

“房相,这个问题的答案,我现在还不能说,得等到三日之后,吐蕃人认输了才能说。”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开玩笑,现在大殿之中这么多人,万一把答案泄露出去让吐蕃人知道了怎么办?

虽然说殿中都是大唐的精英人群,应当没有人会主动泄露答案给吐蕃,但人多嘴杂,不能完全避免有被动泄露的可能。

所以,为了保险起见,李逸只能拒绝房玄龄的要求。

对此,房玄龄表示理解,便也不再追问。

接下来,盛宴又继续一段时间之后便结束了。

眾人散去,而李逸则直接留宿在了宫中。

对李逸来说,他作为皇子在大唐的新生活从此正式开始了。

大唐,会因为他而更加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