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李逸的心中盘算!长孙皇后病了!(2/2)
他准备给晋阳公主建的,是后世那种专门给小朋友玩的无动力乐园。
在后世,这种包含多种游乐设施的无动力乐园深受小朋友喜欢,李逸觉得晋阳公主肯定也会喜欢的。
至於说在唐朝能不能做出来,李逸觉得还是很有可能的。
毕竟,无动力乐园不需要电动、液动或气动等任何动力装置,只需要攀爬、滑行、钻筒、走梯、盪鞦韆等功能部件和结构、扣件及连接部件组成的游乐设施。
就算这些游乐设施没法全部打造出来,也能打造出一部分出来。
听到李逸的回答之后,晋阳公主瞬间欢呼起来:
“二锅真好!”
“那你赶紧让人打造乐园吧。”
“好,等二哥今天回去,就安排人手动工开始修建。”
李逸笑著回了一句。
在与晋阳公主说话的同时,李逸也在抱著她往殿內走。
刚进內殿,李逸就见长孙皇后皱著眉头靠在软榻上,並且脸色比昨日见面时苍白了些。
见状,李逸放下晋阳公主,走上前去关切地问道:
“阿娘,你可是身体不適?”
长孙皇后见是李逸,勉强牵起一丝笑意:
“逸儿,你怎么来了?可是有什么事吗?”
李逸摇头道:
“没什么事,就是特意来看看阿娘。”
在回答长孙皇后的同时,李逸注意到一件事,殿中食案上摆著的点心几乎没动,甚至连长孙皇后最喜欢的酥酪都剩下大半。
看到这种情况,李逸心中有了一个猜测,於是他开口问道:
“阿娘是没胃口吃东西吗?”
长孙皇后点了点头:
“近来总觉得心口闷,吃什么都没滋味,勉强吃两口还觉得胀。”
话音落下,长孙皇后的心腹侍女补充了一句:
“皇后娘娘这几日都没好好吃饭,太医开了调理的方子,也没见好转。”
“竟有此事?”
李逸的眉头皱了起来。
他最近太忙,所以没有每天来立政殿给长孙皇后请安,就只是在昨天的大典上匆匆见过一面。
没想到长孙皇后居然已经不舒服好几天了。
思索片刻,李逸觉得,唐朝的饮食多是蒸煮炙烤,口味厚重,长孙皇后现在脾胃弱,自然难以下咽。
然后,他想到了后世的一道点心:桂糯米藕。
这是南宋时期,南宋宫廷御厨將北方的糯米製作技艺与江南的莲藕结合发明的一道点心。
其用莲藕、糯米和桂製作,清甜软糯,还能健脾开胃,很適合长孙皇后目前的情况。
“阿娘,我有个法子,或许能让您开胃。”
“我会做一种清甜的吃食,用莲藕和糯米做的,软乎乎的,还好消化,我现在就去御膳房给您做点。”
李逸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长孙皇后之后,就准备转身朝御膳房而去。
听了李逸这番话,长孙皇后心中很感动,但是她不想让李逸劳累。
“逸儿有心了,不过你別累著了,还是让御厨做吧,你把做法告诉他们就行了,你就陪阿娘说会话就行。”
李逸摇了摇头:
“这种点心,就只有我会做,告诉御厨,我也怕他们做不好,还是我亲自去做吧,阿娘你稍等一下就行。”
说完,李逸动身去往了御膳房。
到了御膳房之后,李逸让御厨找来新鲜的莲藕,洗净后切掉一头。
然后,他把泡好的糯米慢慢塞进莲藕孔里。
等塞满后,用小木棍把切掉的藕头固定好,放进锅里加水煮,同时,他又放些冰和几片生薑。
嗯,是的,本来应该在唐朝中后期才出现的冰,也被李逸的製工坊提前製作出来的。
煮到莲藕变软后,李逸又往锅里加了些晒乾的桂。
然后继续煮,让桂的香味渗进莲藕里。
等煮好后,李逸把莲藕捞出来,放凉后切成厚薄均匀的片,摆进盘子里。
最后,李逸淋上煮莲藕时的桂水,一盘香气扑鼻的桂糯米藕就做好了。
端著盘子,李逸离开御膳房,返回了立政殿。
进入內殿后,晋阳公主闻著香味立马凑过来,踮著小脚尖往盘子里瞧,小手指著莲藕片,奶声奶气地问:
“二锅,这、这是什么呀?好香呀!”
“这是我给阿娘做的桂糯米藕,阿娘身体不舒服,先给阿娘吃,再给你吃。”
李逸对晋阳公主说道。
“好。”
晋阳公主也是个孝顺的孩子,对李逸的安排没有任何意见。
李逸用小勺舀起一片,递到长孙皇后面前:
“阿娘,您尝尝。”
长孙皇后看著那裹著水、散发著桂香气的糯米藕,顿觉口舌生津,於是便张口把这片桂糯米藕吃了。
入口先是桂的清甜,接著是糯米的软糯,莲藕的脆嫩中和了糯米的黏腻,甜而不腻。
吃了这一片之后,长孙皇后感觉胸口的闷胀感竟轻了不少。
她眼里闪过惊喜,又吃了一片,笑著称讚道:
“逸儿,你做的这点心真不错,清甜软嫩,很好吃!”
一旁的侍女们看著长孙皇后大口吃著桂糯米藕,也是惊喜无比。
她们已经好几天没看到皇后娘娘吃东西吃得这么开心了。
“还是楚王殿下有本事啊!”
这些侍女们看著李逸,眼中满是佩服。
晋阳公主在一旁看得直咽口水,拉著李逸的衣角撒娇:
“二锅二锅,鹅、鹅也要吃!”
“好。”
李逸笑著给她也舀了一小片。
晋阳公主小心翼翼地含在嘴里,小脸蛋鼓起来,慢慢嚼著,吃完后还咂咂小嘴:
“甜!好吃!”
“好吃你就多吃几块吧。”
长孙皇后看著眉开眼笑的晋阳公主,笑著对她说道。
晋阳公主摇了摇头:“这是二锅给阿娘做的,阿娘身体不舒服,阿娘吃,小兕子就尝一片,不吃了。”
“小兕子真乖!回头二锅再单独给你做一盘。”
李逸摸了摸晋阳公主的头。
“好呀好呀。”
晋阳公主吞了吞口水,点头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