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道路指示不清?那会影响我迷路!(1/2)
第二天,县衙。
陈默打了个哈欠,將手里的茶杯轻轻放下,杯底与桌面碰撞,发出一声清脆的轻响。
昨晚他做了个噩梦。
梦里,他又回到了城北那片迷宫一样的新建民居里。
四面八方都是一模一样的青砖灰瓦墙,巷子窄得只能容一人通过,空气里飘著陌生的饭菜香,却找不到半点熟悉的气息。
太阳一点点沉下去,把他的影子拉得又细又长,一种被世界拋弃的恐慌感,紧紧攫住了他的心臟。
他想回县衙后院那张舒服的躺椅,却怎么也走不出去。
“咚。”
他又用茶杯底敲了敲桌子。
这种无力感,太糟糕了。
万一哪天自己微服私访,想找个清净地方摸鱼,结果迷了路,回不了家,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不行。
这个问题,必须立刻、马上解决。
“来人。”
陈默的声音不大,却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懒散。
主簿几乎是瞬间就从门外闪了进来,脚步轻快,满面红光,仿佛脚下踩著风火轮。
他刚从户房那边过来,听著小吏们匯报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心里对县令大人的崇敬又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大人,您有何吩咐?”
主簿躬著身,眼神里全是期待。
他又有什么经天纬地之策要颁布了?是关於农业,还是商业?
陈默抬了抬眼皮,看了一眼这位干劲过头的下属。
“城里的路,太乱了。”
他用手指蘸了点茶水,在桌上隨意划拉了两道。
“东边连著西边,南巷串著北巷,新修的宅子一片连著一片,没个章法。”
主簿一愣,隨即恍然大悟,眼神瞬间亮了起来。
高!
实在是高!
他还在为新生儿的存活率沾沾自喜,格局还停留在“人”的层面。
而大人,已经將目光投向了整个县城的“脉络”!
清河县如今商贾云集,人口激增,城区的规模早已今非昔比。
道路,就是城市的血脉。
血脉不通,城市如何发展?
外来的客商找不到路,如何贸易?新来的百姓找不到家,如何安居?
这看似是件小事,却关係到整个清河县未来的发展潜力!
大人果然是高瞻远瞩,见微知著!
主簿內心早已掀起惊涛骇浪,面上却不敢表露分毫,只是更加恭敬地垂首。
“大人所言极是!下官愚钝,竟未察觉到此等隱患!”
陈默懒得理会他的自我批评。
他只想解决自己的问题。
“传令下去,让工房和户房的人,协同办理。”
“第一,统一规制,给县城所有街道、巷弄,全部钉上路牌。名字要清晰,字要大,要让三岁小儿都认得。”
“第二,绘製一幅……嗯,清河县全舆图。要精细,城里所有主干道、小巷子、重要建筑,比如县衙、茶馆、医馆、学堂……全都得標出来。”
主'簿听得心潮澎湃,他甚至能想像出那幅宏伟的蓝图了。
这哪里是简单的路牌和地图?
这分明是一次对清河县城市脉络的系统性梳理!是一项足以载入县誌的伟大工程!
“是!大人!”
主簿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下官立刻去办!保证做得尽善尽美,不负大人所託!”
陈默看著他风风火火衝出去的背影,满意地点了点头。
很好。
以后出门,揣上一张地图,就再也不怕迷路了。
他端起茶杯,又抿了一口,感觉今天的茶,似乎都比往日更香醇了一些。
接下来的几天,清河县的百姓们发现了一件新鲜事。
一群穿著吏员服饰的人,拿著尺子、罗盘和纸笔,整天在县城里走街串串巷。
他们时而驻足测量,时而低头记录,表情严肃得像是在勘探什么宝藏。
“他们在干嘛呢?”
“听说是县令大人的命令,要给咱们清河县所有的路,都安上名字!”
“安名字?路不就是路吗?”
“这你就有所不知了!以后啊,咱们这叫『东大街』,那叫『平安巷』,外地人来了,一看路牌就知道怎么走,多方便!”
消息很快传开。
县衙的工匠们加班加点,赶製出了一批批崭新的木质路牌。
上好的桐油刷了三遍,在阳光下泛著温润的光泽。
上面的字跡,是县里最好的书法先生写的,端正大气,墨香四溢。
一个星期后。
一个从外地来的布商,拉著一车绸缎,满头大汗地在城里打转。
他要去城西的“恆通货栈”,可问了好几个人,都说得不清不楚。
就在他快要绝望的时候,一抬头,看到了巷子口一个崭新的路牌。
【平安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