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风声传遍四方,各方闻风而动!(1/2)

看著眼前这群平日里稳重的专家,此刻为了几只电子管,吵得面红耳赤,几乎要失控。

赵副部长只觉得头痛,喊了几声“安静”,也被爭吵声完全淹没。

这帮搞技术的,平时一个个都斯斯文文的,怎么一涉及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都跟换了个人似的。

他下意识地看向林野。

林野却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仿佛眼前的混乱与他无关。

他心里很清楚,眼前的情况,正在他的预料之中。

甚至可以说,就是他一手促成的。

如果“红星一號”只是比苏联货好上一些,那么,这些专家们最多也就是惊喜和讚嘆,会按部就班地走流程。

可现在的问题是,“红星一號”是碾压性的,代差级別的领先。

这就好比,別人还在用火绳枪,你直接掏出了一把自动步枪。

这不是简单的“换装”问题,这是“革命”。

谁能第一个用上“红星一號”,谁就能在自己的领域,率先实现技术突破,建立起对其他军种,乃至对潜在敌人的绝对优势。

陆军的坦克,能看得更清,打得更准。

海军的军舰,能提前发现来袭的飞机和飞弹。

空军的战斗机,將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全天候作战能力。

总参的预警雷达网,甚至可以將国防的预警边界,向外拓展数百公里!

这背后,是数不清的科研项目,是巨大的军事价值,更是沉甸甸的军功。

面对如此巨大的诱惑,谁能不著急?

所以,他们才会如此失態。

因为他们知道,这种性能超前的產品,以这个小厂目前的產能来看,註定是僧多粥少。谁能抢先一步,谁就能吃上第一口热乎的,落在后面的只能干著急。

“都给我住口!”

终於,赵副部长忍无可忍,猛地一拍桌子,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爭吵声总算暂时停了下来。

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他,希望这位科工委的领导能给个“公道”。

“吵吵嚷嚷,成何体统!”

赵副部长铁青著脸,挨个瞪了他们一眼。

“你们都是国家的高级技术干部!”

“东西是好东西,厂子是林顾问的厂子,怎么分配,要服从组织安排,要讲究科学规划!”

他清了清嗓子,看向林野,用一种商量的语气说道:

“小林啊,你看,大家的需求都很迫切。”

“你这个厂子,目前的產能,一天能有多少?”

林野报出了一个数字:“目前这条生產线,如果满负荷运转,一天大概能生產五百只合格品。”

一天五百只,一个月就是一万五千只。

这个数字,让在场的专家们呼吸一滯,眼神里充满了渴望。

看似不少,可分摊到海陆空三军,再加上总参、二炮这些单位,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一台大型预警雷达,就需要上千只高性能电子管。一架新式战斗机的火控雷达,也需要几百只。这点產能,都不够他们塞牙缝的。

“產能还是太低了。”

刘大校皱著眉头说道。

“赵部长,林顾问,我建议,立刻扩大生產规模!人手不够,我们总参从下面研究所抽调!设备不够,我们想办法进口!资金不够,我们去跟总后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