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时差恋人(2/2)
本就精通的技艺,在反覆体验后理解更深。
沈修还察觉了另一些变化,那就是他的面部肌肉变得异常灵活。
虽然这个角色不会说话,但触觉和噢觉却异常敏锐,身体比寻常人要轻盈许多。
这倒也合理,“神秘男子”確实需要靠身体语言,尤其是手语,作为主要的沟通桥樑。
就在这时,隨著围读会开场时间逼近,主演和配角们陆续抵达。
“大家好!”
“早啊!”
礼貌而专业的问候此起彼伏,场面一片商务友好。
然而,当大家目光扫到入口附近坐著的沈修时,画风突变。
“哇!沈修,真的是你啊!幸会幸会!”
有人率先开口,带著职业化的热情笑容。
“刚看到你和竹內稔合作的消息,太牛了,嚇我一跳!”
一石激起千层浪,几乎所有的演员都朝他这边涌来,脸上都掛著笑,眼神也弯著。
不过,要是深究那笑容背后的真实情绪,那可就多了。
有钦佩、羡慕、嫉妒、敬畏、好奇、迷恋、疑虑、纯粹的喜悦-应有尽有。
其中,刚刚与沈修握过手,然后挪到首座的那位演员,內心正翻腾著满满的好奇。
“那就是沈修?確实不像个標准新人,可究竟有什么特別的呢?”
他是何子羡,《时差恋人》的男一號,徐亭之的扮演者。
他身形高大,气质粗獷硬朗,形象路线倒是和沈修有几分相似,只是年长了十岁。
何子羡在圈內有个尷尬的名號,那就是“票房毒药”。
在电视剧和网剧里风生水起,一到电影就莫名熄火的类型。
即便如此,他的演技在影视圈是公认的顶尖,地位毋庸置疑。
大概这也是余若葵选中他的原因。
落座翻开剧本,何子羡状似隨意地和邻座寒暄,目光却暗中锁定了沈修。
会议室隨看演员涌入,渐渐喧闹。
沈修却像块沉静的礁石,纹丝不动。
即便面对他人的祝贺和试探,他依旧波澜不惊,没有侷促,没有得意,更没有傲慢。
何子羡盯著他暗:“像一潭深不见底的静水。”
那份从容自若几乎毫无破绽,何子羡的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
和会议室里大多数人一样,何子羡只看过沈修的两个角色,即冷阳和周觉浅。
两部爆款,表演惊艷得不像新人。
“演技好是没错,可凭什么能吸引叶衔和竹內稳那样的大导?”
不止他们,余若葵、郑远、宋镜辞——
这些大佬为何都围著这新人转?
何子羡心里那股探究欲越发强烈。
一个念头悄然滋生:“要是戳破他这层平静会怎样?在意外状况下,他能端出什么表情来?”
原因很简单,在《时差恋人》里,沈修的主要对手戏演员,正是他何子羡。
“这小子该不会没在围读会或片场被突袭过吧?”
沈修饰演的“神秘男子”,在《时差恋人》中戏份虽短,演技难度却堪称最高。
至少在男主角何子羡看来,这角色挑战性拉满。
“手语可不是普通语言!就算学会了,要演得浑然天成,也是难如登天。”
换句话说,对这个角色而言,演好只是及格线,但凡平庸一点,就会被放大成槽点。
更棘手的是,角色全程没有台词,要求演员用身体语言,传递出堪比台词的戏剧张力。
这个新人,能接住这么高难度的球吗?
正当何子羡的注意力聚焦在沈修身上时,会议室玻璃门滑开,导演段晓杰和编剧余若葵走了进来,身后还跟著一位身著干练西装的女土。
满屋演员和工作人员齐刷刷起身致意。
眾人简单寒暄。
“好久不见,沈修。”余若葵停下脚步,耳畔的耳环流光微闪。
“你好,余老师。”
“自打上回见面后,动静闹得可不小啊。”她语气带著调侃。
“侥倖罢了。”
“行,庆功回头再说。”余若葵话锋一转,示意身旁的西装女士,“这位是剧组特邀的手语专家。”
果然,是位手语顾问。
请专家现场把关、查漏补缺是常规操作。
沈修闻言,心里咯瞪一下:“专家在场—有点压力。”
不过转念一想,自己手语早就学会了,正好让专业的人瞧一瞧对不对。
他隨即向专家礼貌頜首:“你好。”
“你好,久仰大名!”专家微笑回应,“《完美標本》我看了,非常精彩。”
“谢谢。”
余若葵笑著插话:“对了,宋镜辞提过一嘴,说要是沈修来参加围读会,局面会不一样。你知道她指什么吗?”
“不清楚。”
“哦?那——待会儿我亲眼瞧瞧。”余若葵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演员们交换著困惑的眼神。
余若葵没再多言,带著手语专家落座。
导演段晓杰適时提醒:“好了各位,咱们正式开始吧。”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纸张翻动的细微沙沙声。
段晓杰负责主持《时差恋人》的围读会。
趁著演员介绍还没开始,余若葵微微侧身,低声问身旁的手语专家:“沈修的第一眼感觉,怎么样?直说无妨,有脱节感吗?”
“现在下结论还早。不过手语嘛,是手、表情、身体三位一体的语言,得传递情绪。
可沈修气场太强了,表情也看不出什么来。”
“所以,他这张脸已经算错误示范了?”余若葵挑眉。
专家耸耸肩:“不好说。但要是全程这样,肯定不行。”
很快,到了《时差恋人》的演员介绍环节。
女主角过后,轮到了男一號何子羡。
“我是何子羡,饰演徐亭之。希望我们共同的心血,能成就一部令人满意的作品。”
掌声应声而起。
介绍按部就班地进行著,紧接著是沈修。
“我是沈修,饰演神秘男子。我会尽力而为。”
沈修言简意,掌声依旧,但投向他的目光里,明显掺杂了几分探究的意味。
一圈介绍完毕,主创人员依次致谢。
“余老师,”段晓杰转向余若葵,“你也说两句?”
余若葵隨意地耸了下肩:“希望大家合作愉快。”
语气轻鬆,分量却重。
这位金牌编剧以深度参与围读会闻名,风格与宋镜辞截然不同。
她向来直来直往,观点犀利,从不藏著掖著。
“开始吧。”
纸张翻动的沙沙声,瞬间填满了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