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传信炎汉,入境调停(2/2)

有周瑜的劝说,孙策也顺理成章答应下来,承认大秦的调停。

不再起刀兵。

徐州的吕布鬆一口气,他倒是不怕战斗,关键是曹操势头很猛。

身旁有一对修士,许褚和典韦,两人一齐出手他靠近不了曹操。

个体武力无法发挥出最大优势,对於吕布这种兵形势,简直是致命打击。

加上吕布本人没有士族根基,也刘备在徐州的法理和身份,徐州世家和吕布貌合神离。

不与曹操开战,无疑是最好的结果。

“哎,刀兵收归府库,有劳公台。”

吕布把事务交给陈宫,自己去府邸后庭去找貂蝉。

陈宫微微沉默,有些感嘆。

吕布虽然好女色,但是在內政方面还是一贯不插手,给予陈宫极大地自主权。

很快,徐州也宣布支持调停,拒绝炎汉內战。

不仅如此,陈宫还去寻找医师,调配药材祛除瘟疫。

幽州。

公孙瓚眼神阴狠,不再有此前的锐气,公孙白马的荣耀在界桥被麴义击碎。

连带公孙瓚的信心破碎,心灵很难再达到界桥之前的高度。

“调停?”

“简直可笑。”

公孙瓚前脚干掉炎汉宗室的重要人物,连带著幽州停摆,他对部分城池都失去掌控力。

现在忽然要停下刀兵,他会沦为什么下场?

炎汉的宗室会如何看他?

大儒士人有多少会支持他?

公孙瓚果断拒绝调停,他不会相信对手的仁慈,只会相信自己手中的刀枪。

冀州。

袁绍也不可能接受调停。

他们四世三公,汝南袁氏,为这一次付出多少代价?

袁术崩溃之后,南阳和扬州已经不在袁家掌控之內,只剩下冀州和青州。

关键是青州还有兵祸,袁绍没腾出手处理,只能说名义上归属袁绍,还没有实质控制。

一旦接受调停,袁绍的下场是什么?

放眼现在炎汉的局势。

刘氏宗室的势力极大,扬州孙策声望、底蕴都不足,西凉人就別提了,妥妥的反贼。

吕布固然有些问题,但是有匡扶汉室的行为,这是天下公认的一点。

曹操也不需要提,多次提出请皇帝移驾许昌,声望和名气也拉满,妥妥的封疆大吏。

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

弘农杨氏没有选择诸侯这一条路,依旧走的中央文臣,陪伴在新皇左右。

政治资本捞的足足的。

他汝南袁氏耗尽人脉底蕴,走上诸侯这一条路,最终是为的什么?

不还是袁术的那一条路,只不过袁术没脑子,做的太早导致被天下不忿。

其他世家支持他袁绍,目的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