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分粮招兵(1/2)

占领辉南镇后,杨將军將军深知时间紧迫,必须爭分夺秒。他立刻下达了一连串命令:

“老魏!你立刻带政治部和宣传队的同志,组织人手,打开鬼子的粮仓!把粮食分给镇上的穷苦百姓!

记住,是分,不是全给,每人限领三天的口粮,够他们撑到风声过去就行!绝不能留下太多,否则鬼子反扑回来会害了他们!”

“明白!我亲自去办!”魏拯民重重点头,立刻带著一群政工干部和战士向镇子中心的鬼子粮仓跑去。

“老陈!”杨將军转向陈翰章,“你带后勤支队和一部分战士,负责清点缴获的所有物资!武器弹药、药品、被服,全部装箱打包,准备转移!”

“交给我!”陈翰章领命而去。

“吕队长!”杨將军最后对吕俊生说,“你的特种大队负责警戒和侦察,派出侦察哨,向樺甸、抚松方向放出二十里,严密监视鬼子援军动向!

同时,在镇子外围关键路口设置警戒线,防止有奸细溜出去报信!”

“是!保证完成任务!”吕俊生敬礼后,迅速安排队员执行任务。

整个抗联部队如同精密的齿轮,高速运转起来。

镇子中心的鬼子粮仓前,魏拯民命令战士用撬棍和斧头砸开了沉重的铁锁。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仓库大门敞开,露出了里面堆积如山的粮食袋——主要是高粱米、玉米碴子,还有一些小米和少量白面。

“乡亲们!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军!我们打下了辉南镇,现在开鬼子的粮仓,给大家分粮!”魏拯民站在一个木箱上,用洪亮的声音向逐渐聚集过来的、面带惊疑和期盼的百姓们喊道。

百姓们一开始还有些犹豫和害怕,但看到抗联战士和蔼的態度,又看到那实实在在的粮食,渐渐围拢过来。

“老总……真……真分给我们?”一个头髮白、衣衫襤褸的老汉颤巍巍地问。

“老大爷,叫同志就行!”魏拯民跳下箱子,扶住老汉,“是真的,鬼子抢咱们的粮食,现在咱们拿回来,分给大家救急!来,排好队,每家按人头,每人先领三天的量!”

战士们迅速组织百姓排起长队,政工干部们则负责登记和维持秩序。分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著。

“老乡,为什么不多分点?”一个抱著孩子的年轻妇人领到一小袋高粱米后,忍不住问道。

魏拯民耐心地解释:“大嫂,不是我们不捨得。你们想,我们很快就要转移,鬼子大队人马肯定会反扑回来。

如果你们家里存粮太多,鬼子来了,肯定要说你们通敌,轻则抢走粮食,重则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啊!

这三天口粮,是让你们应应急,躲过风头。等鬼子走了,再想办法。”

百姓们一听,恍然大悟,纷纷感慨抗联想得周到。

“还是抗联同志为咱们著想啊!”

“是啊,要是粮食多了,鬼子来了可真没活路了!”

“谢谢同志!谢谢抗联!”

在分粮的同时,杨將军看到很多百姓面黄肌瘦,显然是长期飢饿所致。

他心念一动,又下了一道命令:“后勤支队,立刻在镇子空地支起几口大锅,熬几大锅稠粥!让镇上的老人、孩子、还有所有没吃饭的乡亲,都来喝一碗热粥再走!”

命令一下,战士们立刻行动起来。

很快,镇子中心的空地上,几口大行军锅支了起来,灶膛里柴火噼啪作响,锅里米水翻滚,散发出诱人的粮食香气。

这粥香比任何口號都更有吸引力。越来越多的百姓,尤其是老人和孩子,被家人搀扶著、或者自己颤巍巍地走来。他们拿著碗,眼巴巴地看著锅里翻滚的热粥。

“乡亲们,排好队,人人有份!小心烫!”战士们一边维持秩序,一边用大铁勺將热气腾腾的粥舀到百姓的碗里。

看著老人和孩子捧著碗,小心翼翼地吹著气,然后狼吞虎咽地喝粥,许多抗联战士的眼眶都湿润了。

他们想起了自己家乡的亲人,也更加坚定了赶走鬼子、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决心。

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喝完一碗粥,舔著碗底,眼巴巴地看著锅里。

一个年轻战士把自己的那份乾粮塞到孩子手里:“孩子,拿著,路上吃。”孩子的母亲连连道谢,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杨將军深知,抗联要发展壮大,必须补充兵员。

但他也清楚,不能盲目扩编,尤其是在当前流动作战的情况下。

他定下了招兵原则:主要招收那些无牵无掛、深受鬼子迫害、有强烈报仇意愿的青壮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