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九阴真经》下卷(2/2)

“毕竟他是读书读出来的陆地神仙,境界虽高,实战却不过相当於普通武皇罢了。”

“这就是三教修炼法的弊端,根基不稳,实战远不如武夫扎实。”

“黄裳也真是有毅力,七十多岁改修武夫一道,苦修四十多年再登陆地神仙。”

“难怪他能排在道仙榜第十五位,道武双修双证地仙,岂是寻常刀仙能比的?”

“这么说来,《九阴真经》竟是一门融合了道家与武夫修炼法的绝世武典,当真令人震惊。”

“別的不说,单是改善筋骨资质与延年益寿这两点,《九阴真经》就足以引发武林疯抢。”

“我已经能想到,等这消息传开后,会有多少势力涌向桃岛了。”

“这大宋皇朝有黄裳这般强者坐镇,也確实不好惹,地仙境以下敢闯皇城,简直是自寻死路。”

三楼西侧第一间包房。

好一个莫道书生无胆魄,敢將乾坤翻覆尽。

“这大宋黄裳七十岁才踏上武道,竟有如此造诣,真想亲自会会他。”

隋斜古语气中满是佩服。

“老黄,听到了吗?”

“人家黄裳六十岁才入门,如今已是道武双修的地仙人物。”

“你比他年轻许多,就算现在起步也不迟,怎能轻言放弃?”

徐奉年笑著调侃道。

老黄眼中精光一闪,朗声道:“少爷说得没错,既然黄裳一把年纪都能成陆地神仙,我剑九皇岂有不成之理!”

黄裳的出现,仿佛点燃了他內心久违的热血。

以前他总说修炼要趁早,恨天不假我三十年。

如今,黄裳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让他再无法以此为藉口。

一生不肯服输的老黄,怎可能承认自己连个古稀书生都不如?

三楼西侧第三个包厢內。

上官海棠轻声道:“没想到,大宋朝廷除了那武皇巔峰的葵老祖,竟还藏著一位陆地神仙。”

包间中眾人神色各异。

一个王朝有没有陆地神仙坐镇,完全是两回事。

天下陆地神仙虽多,但大多出自江湖,真正归属於朝廷的寥寥无几。

原本大宋与大明的厂卫势力势均力敌,但如今黄裳一出,大宋已稳占上风。

身为大明最顶尖的强者,他们纵然心有不甘,也只能接受现实。

黄裳这般人物,世间难寻,岂是每个王朝都能拥有的?

大厅之中,议论声仍未断绝。

但更多人的目光已投向白玉台,眼中带著兴奋与期待。

黄裳以道家、武夫双修证道,却仅排在道仙榜第十五位,这让人对接下来的上榜人物更加好奇。

那第十四名的道仙,究竟是何等人物,又凭什么压过黄裳一头?

白玉台上,苏尘並未多作铺垫,直接开口:

“接下来,点评下一位上榜道仙。”

“道仙榜第十四位——赵暄素。”

“诸位江湖同道,恐怕少有人听过这个名字。”

“但他身份非同寻常,乃是东离江湖龙虎山的真正掌权者。”

“这龙虎山,並非寻常江湖门派,而是东离皇朝尊奉的道教祖庭,地位尊崇无比。”

“如今龙虎山有四大天师,皆已踏入天人境后期。”

“但无人知晓,在这四大天师之上,还藏著一位隱世老祖。”

“此人,便是赵暄素。

如今已逾百岁高龄,辈分甚至比四大天师还要高出两辈,掌管龙虎山气运玉璽。”

“有一点需要说明。”

“赵暄素虽姓赵,却与赵家皇族並无瓜葛。”

“他原名龙羽轩,因年幼时天赋卓绝,被龙虎山前任老祖收为弟子,后改名为赵暄素。”

“早在六十年前,赵暄素便已踏入陆地神仙之境,如今更臻至陆地神仙后期。”

“龙虎山诸多玄妙秘法,皆被他融会贯通,已达返璞归真之境,体貌如童子。”

“以他这般修为,早该飞升天界。”

“但因心中执念太重,看不破尘世,既无法以道法飞升,又不及武夫那般凭一身修为破开天门,只能滯留人间。”

“然凡人寿命终有限,赵暄素如今也已走到生命尽头。”

“虽然外表如孩童般鲜活,实则內里早已枯朽,若再不飞升,便只能坐化於尘世。”

隨著苏尘话音落下,大厅之中顿时炸开锅来。

尤其是东离一方的江湖豪杰,一个个震惊不已,谁也没想到,龙虎山竟还藏著这等人物。

正如苏尘所说,龙虎山从不只是一方江湖门派,而是东离皇朝的道教祖庭,每一位天师皆有皇家册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