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已经转世重生(2/2)

“笑话!武当山背后有真武大帝与吕祖护持,而这两位如今已经转世重生。”

“不知真武大帝与吕祖的转世,如今身在何方?”

三楼北侧第三间雅室。

柳柏听了苏尘的分析,心神大震,转头看向邓泰阿,低声道:“莫非桃剑神因此仇视天界仙人?”

邓泰阿缓缓点头,目光如刀,语气森寒:“人间气运凭什么被他们肆意掠夺?”

“只要我邓泰阿还在一日,人间强者便不得飞升,天界仙人不得下凡。”

李纯罡闻言,仰天大笑,豪情万丈道:“好胆魄!真到了那一步,你若撑不住,我借你一剑!”

三楼东侧第六间包厢。

灭绝师太终究按捺不住,趁此机会,朗声开口:“苏先生,峨嵋灭绝有一事请教。”

“先前先生提及张三丰早年曾拜入少林,修习佛门功法《九阳神功》残卷。”

“但本派亦有一门镇派內功,名唤《峨嵋九阳功》,相传亦是《九阳神功》残篇。”

“敢问此功究竟出自何门何派?”

“又为何会分裂为数份流传世间?”

真武大帝与吕祖的谋划,天界仙人的秘辛,这些自然极为震撼。

但更多人却对张三丰的早年过往,以及那门《九阳神功》颇感兴趣。

尤其当灭绝师太提到峨嵋派中也存有《九阳神功》的残缺篇章,更是引发眾人强烈好奇,急欲知晓其中详情。

怀著这样的念头,眾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向白玉台,想听苏尘如何作答。

白玉台上,

苏尘坦然面对眾人目光,不作拖延,开门见山地说道:“这门《九阳神功》融合了武道与佛理,確实非同凡响,值得细说一番。”

“既然诸位感兴趣,苏某便略述一二。”

“此功法虽属佛门武学,却非出自少林,也非出自峨嵋,而是由一位奇人所创,此人名为斗酒僧。”

“这位斗酒僧,儒释道三教皆通,性格放达不拘,不拘泥於任何门派传承。”

“他自创了这门《九阳神功》,堪称內功心法中的巔峰之作,心中颇为自得。”

“为使这门神功能流传后世,斗酒僧將其藏於大明少林派藏经阁中的一本《楞严经》夹页之间。”

“他本以为,能翻阅此经之人,必是心怀善念之人,学得此功,也能为江湖造福。”

“然而少林派尚武成风,多为专注武功的武僧,对《楞严经》这类佛理典籍並不重视。”

“整整十年,《楞严经》都无人问津,直至某日才被一位僧人翻阅,並发现了藏於其中的《九阳神功》秘籍。”

“此人,正是张君宝的师父——觉远。”

“觉远並非少林高僧,不过是一名挑水砍柴的普通僧人。”

“但他是少林中难得一心修佛的出家人,只研经义,对武功毫无兴趣。”

“当少林弟子苦练拳脚时,他总是避而远之,甚至连基本的少林內功也未曾修习。”

“因此,当他发现《九阳神功》这部至高无上的內功秘法时,也不知这是武学功法,只当是佛法经典来修习。”

“日復一日,觉远的內功修为日益精深,已然达到半步地仙的境界。”

“与此同时,《楞严经》中藏有绝世功法的消息被几位西域高手得知。”

“几人联手盗出完整的《九阳神功》,一路逃至崑崙山。”

“待安全之后,他们便因爭夺秘籍大打出手,最终尽数殞命。”

“仅剩一人虽活了下来,但也心脉受损,武功全失,命不久矣。”

“临死前,他將写有《九阳神功》的油纸封入一只白猿腹中,带著残躯登上崑崙山巔。”

“所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这位西域高手一生作恶多端,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生出几分悔意。”

“他找到一位在崑崙山隱修的高人,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托他前往大明少林传一句话。”

“但他本是西域人,汉语本就不通,加之重伤在身,说话更是含糊不清。”

“本该是『经在猴中』四个字,竟被他说成了『经在油中』。”

“一场天大的误会,就此酿成。”

隨著苏尘话音落下,厅中顿时譁然一片。

眾人这才知道,《九阳神功》既非少林所创,也非峨嵋传承,本身並无门派归属。

这一番话,让在场的道门弟子都鬆了口气。

若张三丰早年修习的是少林或峨嵋的功法,那这段过往恐怕就难以洗清了。

而若只是少林一名普通僧人,离开少林也就不算大错。

再听苏尘后续讲解,眾人更是震惊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