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他既然活了一千年(2/2)

“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

如此高度的讚誉,前所未见。

眾人甚至难以想像,要做出怎样的功绩,才能配得上这样一句评价。

怀著好奇与敬意,不少江湖人士安静下来,目光炽热地望向白玉台,期待著苏尘接下来的讲述。

白玉台上,苏尘自然清楚眾人心理,微微一笑,展开手中摺扇,朗声道:

“接下来,就由我为诸位细细讲讲这位夫子的生平。”

“夫子生於千年前的鲁国,出身並不显赫,母亲是他父亲的第三位侍妾。”

“三岁那年,父亲去世,他与母亲受尽族人欺凌,不得已离开了家族。”

“之后的夫子与寻常儒生无异,读书明理,参加科举,步入仕途。”

“却因一桩案件触怒权臣,无奈辞官。”

“隱居数年后,夫子开始对道家典籍產生兴趣,潜心修行。”

“要知道,那是一千年前,武道式微,修行为艰,远不如今日门派林立、资源丰富。”

“但夫子靠著自身悟性,一步一个脚印,从后天境一路突破至先天、宗师、大宗师,直至登临天人之境。”

“这等修为,已然站在了世俗武道的巔峰。”

“家族本因他被罢官而冷眼相对,见他成为修行者后又转为敬重,遂將他送入西陵神殿继续深造。”

“夫子酷爱读书,於是选择在藏书楼任职,得以遍览神殿中浩如烟海的典籍。”

“就在那里,他结识了一位性情相投的道人,两人志趣相同——都酷爱读书。”

“千年前的西陵神殿与今日大为不同,那时的道门弟子多热衷於尘世享乐,对读书並不热衷。”

“因此,夫子与那位道人便成了异类。”

“他们在藏书楼中潜心研读多年,几乎將楼中典籍尽皆通读,修为也隨之突飞猛进。”

“后来二人觉得意犹未尽,竟偷偷潜入知守观,阅览了传说中的七卷天书。”

“七卷天书包罗万象,记载了世间诸多隱秘之事,二人阅览之后,对天地万物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生出了许多疑问。”

“尤其是阅罢《明字卷》后,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產生了深深的怀疑。”

“后来,那位道人因实力卓绝、声望极高,很快便成为了西陵神殿的光明大神官。”

“可他刚登上此位不久,却突然叛出神殿,並携《明字卷》逃往荒原。”

“说到这里,想必诸位心中已有答案。”

“这位与夫子志同道合的道人,正是荒原魔宗的开山祖师,亦是神殿歷史上最强大的光明大神官。”

“也正因他盗走《明字卷》,夫子当年共阅七卷天书之事也遭揭露。”

“夫子无奈,只能离开西陵神殿,自此云游天下。”

隨著苏尘话音落下,紫金楼內顿时响起一片惊呼。

堂堂儒圣榜首位,竟然曾於西陵神殿修行?还与七卷天书有染?

此等秘辛,令在场眾人无不震撼。

再联想那位开创佛门的佛陀,也曾於神殿中修行、阅览七卷天书,

不少人不由感慨,昊天道门,果然才是这世间万法的源头,七卷天书,或许正是通向真理的唯一钥匙。

让眾人始料未及的是,夫子与荒原魔宗的创立者、那位被称为光明大神官的人,竟是昔日的至交。

正是因为此人,夫子才被迫离开西陵神殿,流落世间。

这段渊源,实在深远。

再想到后来摧毁魔宗的,正是夫子的师弟柯浩然,不少人心里都不禁觉得有些荒诞。

这世事,仿佛真有某种冥冥之中的因果牵连。

感慨之余,眾人纷纷將目光投向白玉台,等待苏尘继续点评。

离开神殿的夫子,无疑是当世最顶尖的修行者之一。

那么他在那千年之间究竟做了些什么,自然引得眾人好奇不已。

白玉台上,苏尘也不做过多铺垫,目光扫过全场,缓缓开口:

“那时的天下,纷乱不堪。”

“天界不断有仙人降下,掠夺人间气运,挑动战火。”

“人间也乱象四起,西陵神殿等势力高高在上,修行者欺压凡人,皇权势微。”

“夫子不愿世人活在这样的乱世中,他决心终结这一切。”

“於是他弃道修儒,走入乡野,讲学授徒,教世人讲理、守礼、爱人,启发民智。”

“可世人愚昧,难以接受他的教诲。”

“夫子虽屡遭挫折,却从未放弃,反而更加清醒。”

“他明白,要改变天下,必须依靠强大的世俗政权。”

“就在这时,他遇见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李姓青年。”

“於是夫子辅佐此人,建立了大唐皇朝,建造长安城,布下惊神阵,並在城南创办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