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一场腥风血雨!(2/2)

袁天罡才识渊博,上知星象历法,下通山川水脉,既懂农事灌溉,也熟兵法谋略,治国安邦之策信手拈来,实乃世间少有的全才。

此外,他身居钦天监之首,掌观天象以测兴衰,审地理以定吉凶,为大唐江山稳固出力甚多。

更不为人所知的是,他还是道教一脉的宗师人物,深諳修身养性之道,尤精於吐纳导引、炼丹修真之术。

谁人不怕死?无论帝王將相,还是市井百姓,面对生死大关,无不心生畏惧,皆怀延年益寿之愿。

唐太宗年轻时英武果决,尚无此念,可年岁渐长,暮气侵体,对死亡的惧意日益加深,常在梦中见阴司差役持锁索命,惊醒后冷汗湿襟。

纵有秦琼、尉迟恭二將画像镇门驱邪,也只能暂安其表,难解內心深处的惶恐。

最终,他秘密召见袁天罡,坦陈心中执念——愿得长生之术,求一线生机。

袁天罡不敢推辞,倾尽朝廷之力,跋涉四方,访奇药、寻异宝,歷经数载艰辛,终於集齐炼製长生丹所需的天地灵材。

隨后闭关静室,燃炉起鼎,潜心炼製。

四十九日之后,炉火成丹,竟真凝成两粒金光流转的丹丸——传说中的长生不老丹!

当苏尘轻描淡写地说出“袁天罡確实炼成了长生丹”时,全场譁然。

眾人虽知唐太宗文治武功,也不过点头称许;即便听闻大唐曾有两位国师辅政,也只是稍感意外。

可这一句“炼出长生丹”,却如惊雷炸响,震得所有人瞠目结舌。

迄今为止,世人所知的长生之路仅有两条。

其一是修行仙道,悟法链气,藉此突破凡躯极限,大多数长生者皆由此途而来。

其二是猎杀神兽,饮其血、食其骨,借神物之力延续性命,譬如那位活了两千年的汉地魔头。

如今,第三条路赫然浮现——

丹道长生!

“什么?袁天罡竟能炼出真正的长生丹?莫非是誆人的吧?这丹吃了真能不死?”

“我记得苏先生先前提过,有人靠丹药活了几百年,也有饮神兽血者存活千年以上。”

“那饮血千年之人,多半就是大汉那位魔头了。

若如此推断,袁天罡极有可能便是服丹而存世至今的另一位长生者。”

“可这就奇怪了,倘若此丹真有奇效,唐太宗岂非也该活到今日?怎不见半点踪跡?”

议论声四起,人心浮动。

长生丹现世,无疑是一场风暴前兆。

神兽罕见且凶猛,普通人难近其身;修仙之法又苛刻异常,根骨资质缺一不可,寻常人望尘莫及。

可若真能炼製长生丹,人人皆可得之,无需天赋,不必苦修,吞下一枚便可超脱生死——这等诱惑,足以让天下为之疯狂。

更何况,如今不良帅依然行走人间,若他背后真有丹方传承,谁能不动心?

可以预见,这场评书落幕后,各大王朝必將暗流涌动。

权贵豪强、江湖势力,无论用计用势,甚至刀兵相见,都势必要追查这长生之秘。

大唐的江湖,註定要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眼见眾人越说越激动,几近失控,苏尘抬手一拍醒木,声落如钟,人群顿时鸦雀无声。

他微微一笑,继续讲道:

“话说那长生丹既已炼成,袁天罡亲自呈献太宗。

可这位帝王接过丹药,却迟迟未吞,面露犹豫。”

“毕竟年迈之君,疑心日重,纵然出自袁天罡之手,也不敢贸然入口。”

“况且此丹仅得两枚,若隨意命人试服,万一属实,岂不失之交臂?”

“袁天罡何等聪慧,立时明白圣意,主动请缨愿亲身试药。

太宗闻言,点头称善。”

倘若这枚所谓的长生丹不过是袁天罡用来哄骗帝王的谎言,那他如今自吞苦果,也算咎由自取;可若此丹当真蕴含延寿之效,倒也不算白费,君臣二人共登不老之境,日后依旧可並肩而行,共谋盛世宏图。

就在李世民凝神注视之下,袁天罡毫不犹豫地將那枚丹药吞入腹中。

片刻之后,他忽然蜷缩倒地,双手紧抱头颅,脊背弓起如虾,面容扭曲,似正承受难以言喻的剧痛。

太宗见状心头一震,只道是丹药有毒,险些惊呼出声。

许久,袁天罡才缓缓止住颤抖,颤巍巍站起身来。

当他抬起头的一瞬,李世民竟不由自主后退一步,满脸骇然。

只见他昔日清朗面容已荡然无存,五官移位,皮肉溃坏,整张脸如同被烈火灼烧过一般,狰狞可怖,几近非人。

这一幕让李世民彻底打消了服丹的念头。

他一生南征北战,开创大唐基业,文治武功彪炳史册,万不能以一副鬼魅之相示人於天下。

纵使可用面具遮掩,可堂堂天子日日戴面视朝,岂不成千古笑柄?一旦泄露真相,社稷威严何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