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获益匪浅(2/2)

不仅道门修为臻至六境圆满,更从中悟出了佛家、武途等诸多別样体系。

佛门初兴之时,重在灵魂解脱,视肉身为尘壳,诸僧潜修境界,以凝链灵魂舍利为目標。

一旦舍利成就,便可轮迴转生,歷百劫而不灭。

然而单凭舍利之力,难御邪祟妖魔,故又借鑑魔道精要,另闢蹊径,开创“金刚之道”。

自此佛门两大支流並行:一曰“舍利守心,轮迴不墮”;一曰“金刚锻体,伏魔卫道”。

广成子身为道门传人,自然不会全盘接纳佛门理念,唯对其金刚炼体之法略有借鑑。

真正令他实力飞跃的,乃是浮雕中所载的武夫之道。

彼时他已是道家六境巔峰,眼界高远,再涉其他体系,犹如顺水行舟。

他弃用兵刃,专修己身,融合金刚淬体之法,又因身处接近天道本源之地,修炼效率倍增。

短短时日,竟將武道修至第六境!

待到再无寸进之机,继续参详浮雕亦无所获,广成子明白自己已达极限。

此时他自觉已有资格与蚩尤正面抗衡,若再將所学传予轩辕黄帝,师徒联手,胜算大增。

遂决意离开秘境。

虽无门户可出,但如今的他已入武道第六境——破碎之境!

只听一声轰鸣,广成子一拳破空,撕裂虚妄,从容走出遗蹟,继而踏上寻访轩辕之路。

可当他终於重返故地,却惊觉人间已过数载春秋。

这些年里,蚩尤愈发强大,轩辕屡遭挫败,局势岌岌可危。

广成子將自己在先天遗蹟中所悟的玄机尽数记录,撰成一部《长生诀》,传於轩辕黄帝。

自此,轩辕黄帝重踏武道之路,踏上崭新境界。

这《长生诀》並非凭空而来,乃是广成子结合先天遗蹟中那片苍穹浮雕的启示,融匯自身深厚的道家修为所创。

其法门贯通道与武两条路径,皆可通向六境之巔,堪称道家至高秘典!

听到此处,想必诸位心中已有推测——不错,《长生诀》正是大隋皇朝四大奇书之一,由广成子亲手著述。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它的真正源头,其实正是那天穹之上、亘古存在的神秘浮雕。

而这浮雕本身,便是大隋四大奇书中位列第一的——《战神图录》!它,並非人力所创,而是伴隨天地演化自然生成的一部天道修行之法!

就连广成子,也是因参透《战神图录》中的奥义,才得以实力飞跃,臻至道武双修六境巔峰,最终开创出《长生诀》!

苏尘话音甫落,全场震惊,议论之声如潮水般涌起。

“原来传说不虚,广成子果真是轩辕黄帝的师父!更没想到他还是道家圣人老子的亲传弟子。”

“老子可是道门古今第一人啊!他的二弟子庄子都已达到六境圆满,如今听来,这位大弟子广成子也已达六境极限,那老子本人……莫非早已踏入第七境『羽化』?”

“依我看十有八九是了。

毕竟魔祖蚩尤已是七境强者,若非有同等境界的存在坐镇,道门怎能始终压佛门与魔教一头?老子必是已超脱凡俗,登临羽化之境!”

“道家果然底蕴深厚,绵延不绝。

从老子到广成子,再到得传道统的轩辕黄帝,三十岁便破入道门第六境『清净』,这般天赋,当世难寻第二人!”

“不过也別忘了蚩尤……谁也不知道他究竟活了多少年,哪怕尚未突破七境,其实力恐怕已是七境之下最强者!”

“没错,单靠轩辕黄帝一人,即便龙神、九天玄女、后羿齐至,怕也难以抗衡蚩尤的魔武双七境之力。”

“所以广成子才会耗尽心血推演天机,寻得那处先天遗蹟,竟在那里发现了《战神图录》?”

“太惊人了!连广成子都无法彻底领悟此图录,仅凭部分参悟,就创出了能通往道武双六境的《长生诀》,並亲身证道,足见其玄妙莫测!”

“现在总算明白了,之前所说的『破碎』,就是武夫第六境;而第七境为『开天』,武道后续境界终於清晰明朗。”

“既然如此,轩辕黄帝后来是否也突破到了道武双七境?否则如何与魔武同登七境的蚩尤抗衡?”

眾人所熟知的轩辕与蚩尤之爭,经苏尘一说,脉络更加清晰。

虽情节大致相同,但在力量层级上却有了全新认知。

蚩尤自是惊世骇俗,而能与之对峙的轩辕黄帝,显然也绝非寻常人物。

三十岁即迈入道门第六境,这份天资可谓旷古绝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