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南华老仙!(1/2)

“追溯太古,天地初开,先天神灵並起爭锋,其间便有一位名为阿弥陀佛的存在。

他才是最初佛道体系的缔造者,在那个时代也是赫赫有名的强者。”

“他自悟佛理,开创修行之路,修为臻至第七境——涅槃。”

“涅槃者,非是终结,而是新生,是蜕变。”

“佛门之道,重在炼神,认为肉身不过是暂居之舍,唯有精神才是真我所在。

修行者追求灵魂实质化,凝成舍利。

一旦成就,即便形神俱灭,亦可借舍利重生,轮迴不断,天生具佛性。”

“此为佛门一大关隘——凡能结舍利者,方可称佛陀。”

“至於涅槃之境,则更进一步,达到真灵不灭的地步。

岁月难磨,虚空崩塌亦不能伤其根本。”

“每一世转生,便是一次涅槃,一次洗链,在不断的轮迴中积蓄力量,层层递进。”

“阿弥陀佛天赋卓绝,却始终困於第七境,对更高境界並无执念。”

“后来太古神战落幕,佛道落败,他便主动涅槃转世,投身轮迴,以一世又一世的修行积累底蕴。”

“直至上古时期,百家兴起,思想纷呈,他再度出世,创立佛门,广传教义,自號大日如来,成为万佛之源!”

传说中,太古时期的神明阿弥陀佛圆寂后转生,化身上古佛门始祖——大日如来?!

难怪天下修行佛道之人开口闭口皆是“阿弥陀佛”,原来这位便是整个佛门修炼体系的奠基者。

他既是远古时代的阿弥陀佛,亦是开创上古佛法的大日如来!

与此同时,继佛门第八境“彼岸”被揭晓之后,第七境的名字也终於浮出水面——那便是“涅槃”!

至此,各大修行流派的进阶之路已基本清晰,逐渐为世人所知。

武者一脉,在踏入“天人”之境后,第六重境界名为“破碎”,可破虚空、跨越天地,飞升而去;第七境则称“开天”,乃武道极致,战力通天。

魔道修行者,第六境为“不死”,如尹仲练成不死之躯,便达此境;第七境为“不朽”,昔日魔神蚩尤遭天罚而形神不灭,正合此意。

道家修行,第六境曰“清净”,可开闢清净之域,游离於神州之外,似有若无,超然物外;第七境谓“羽化”,其真諦至今未明。

天道修行者观世界本源,凌驾诸道之上,第六境为“眾生念”,正如阿青踏遍山河,將万民悲欢纳入心怀。

人道无阶,唯以担当为修行,能负苍生者,即是人道至强者。

至於佛门,第六境尚未明確,但第七境確为“涅槃”,舍利长存,可轮迴重修,一世復一世积累道基,不断升华自身。

此外,唯一现世的第八境,正是佛门终极之地——彼岸!

隨著苏尘娓娓道来,眾人对千秋大劫的恐惧也渐渐平息,开始静心回味这些纷繁复杂的修行路径。

而关於大日如来即阿弥陀佛转世这一惊天秘辛,虽令人震惊,但人们却已不再过分惊诧。

毕竟这等存在太过遥远,凡俗难以触及,更无从参与其中。

儘管长生者的揭秘让听者热血沸腾,拍案叫绝,但紧隨其后的千秋浩劫、大日如来的布局又险些让人魂飞魄散。

幸而苏尘隨后又拋出几条好消息,如同良药安抚人心。

可一番情绪跌宕之后,眾人內心仍觉疲惫不堪。

相较之下,许多人其实更偏爱早前的大宗师榜与剑神榜点评。

因为那些人物才是江湖真正的脊樑,而陆地天人、长生者之类,终究遥不可及。

高台之上,苏尘见人群兴致渐低,便知该收尾了。

“罢了,大日如来事跡太多,不必一一细述。”

“自太古至上古,阿弥陀佛始终探寻突破之道,歷经无数次涅槃重生,底蕴早已深不可测。”

“直至百家爭鸣之时,他化身为大日如来,创立佛门,终窥见第八境『彼岸』的一线曙光。”

“后来推演出千秋大劫將至,大日如来並未如其他强者一般飞升离去,而是选择留守神州,著手布局,欲借大劫之力,真正迈入彼岸之境。”

“如今的他,已身处五百年后的时空,默默编织这场惊世棋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