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深浅几何,人心清楚(1/2)

眾人目光齐聚,认出此人乃是曹国大贤,亦是曹国大夫——於齐。

“礼乐者,天下之正道也,乃周公所传。”

那人对著孔丘怒喝:“礼乐之正,就像北极星,安坐其位,群星自然环绕。”

“天命不容篡改——你是士大夫之子,竟敢如此放肆,周公若知,定会入梦责你!”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广成子收的那位弟子,正是武王的亲弟周公旦,他也被敕封为神。

正是那“灵显入梦真君”,掌管凡人梦境的神祇。

所以於齐才会有此一说。

可孔丘听后只是笑了笑:“错了,错了!”

“如果周公入梦,不是他责我,而是我会啐他一脸!”

此话一出,於齐怒不可遏。

不仅不敬礼教,不尊周公。

竟还扬言若周公入梦,他还要唾弃周公!

“无礼!无礼!太无礼了!”

於齐怒而起身:“我还以为鲁国出了什么大贤之人,能继承老聃的求道阁。”

“没想到竟是个无知无畏、背弃纲常的狂人!”

他手指如剑,直指孔丘:“我今日回去定要上稟国君,举正义之师,行礼教之责,討伐鲁国。”

“將求道阁归还圣贤老聃,以正人道!”

在於齐看来,老聃证圣才不过数十年。

他所留下的求道阁,竟被孔丘这等人占据。

简直是礼崩乐坏,纲纪无存。

他说完,便转身欲走。

孔丘却神色不动,只是轻轻问了一句:

“请问大夫,人道之重,究竟在何处?”

这一问,让於齐脚步一顿。

他虽不屑孔丘,但还是依礼答道:“人道重在礼。”

“唯有礼可兴邦,唯有礼可安民,唯有礼可整肃人间!”

他话音刚落,在场的其他贤人纷纷拍手称是。

“正是此理!”

他们皆是精通礼乐之人,与早年伯夏与初始时期的孔丘极为相似。

可是……

“诸位何不问问,別人是否也这般认为?”

孔丘只是淡淡一笑。

此言一出,在场那些熟读经典的贤人纷纷皱眉。

他们觉得孔丘实在荒唐。

因为在他们眼中,“人道唯礼”就如同“饿了要吃饭”一样,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但……

“嗯?”

於齐最先察觉出异样。

因为这一次,与以往任何一场礼教辩论都不一样。

这一回,围观的不只是士大夫与贤人。

还有更多、更多……那些平日沉默的百姓们!

这时,於齐才注意到周围百姓皆静默无声。

他们低头不语,像田边无名的野草,沉默地站著。

於齐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出了不认同。

他说的话,並未被接受。

那些在於齐和所谓贤人眼中理所当然的常理。

在百姓心中,却並不成立。

但他们也无力爭辩,因为……

“他们什么也不懂。”

於齐清楚地明白这一点。

但內心深处,却悄然升起一丝不安。

就在这时——

一个站在不远处的小孩开口了。

年纪尚小,声音清脆。

他问:“这位大人,你说的礼教……能让我不怕二沟山的妖怪吗?”

孩子像是被母亲带来听讲的,此刻满是疑问。

母亲却慌了神,想拉住孩子的手,阻止他开口。

於齐皱起眉头:“妖怪?”

身为士大夫,本不该与孩童爭辩。

可那股不安驱使著他,还是答道:“人间若有妖邪作祟,自会有正义之师遣修行者征討。”

“更有山神河伯守护,无需担心。”

话音刚落。

孩子却疑惑地继续说:“可是,二沟山的妖怪就是山神啊——我姐姐就在山神那儿做侍女,我阿母说要好多年才能回来呢。”

“……”

看著孩子天真的眼神,再看他母亲默默流泪的样子。

於齐,竟一时语塞,无言以对。

他如何不明白——那所谓的侍女,大概只是被献祭的替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