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 章 邦周崩坏,人朝更替(2/2)

广成子听后,脸上浮现一丝惊讶:“老师,就这样立刻发起联军?是否需要先做些准备?”

他確实未曾预料到局势会这般迅速推进。

因为从元始天尊的语气来看,分明是打算直接调动阐教与佛门旗下所有国度的力量。

组建联军,立刻对齐国展开围攻。

在广成子看来,这进展实在过於迅猛。

但元始天尊听后,只是轻轻摇头。

“如今局势与当年不同,齐国並非昔日殷商。”

“而我阐教与佛门,也早已不是当年的姬周。”

“时代变迁,形势变化,强弱更替——此时截教刚刚在齐国站稳脚跟,我两教便应迅速出击,將其图谋彻底粉碎。”

他言语之中充满决断。

当年封神大战之时,姬周虽得天命。

但客观而言,不论是国力还是大势来看。

彼时殷商都占据优势。

虽然姜子牙拜见文王以定天命,但之后文王仍在姬周休养生息、积蓄力量近三十年。

直到伐商之时,文王已近晚年,最终由武王完成灭商大业。

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

此刻占据优势的,是我阐教与佛门。

经年累月掌控人朝,可以说,邦周诸国之中大多数皆受阐教影响和支配。

因此,此时我阐佛二教所应採取的战略,自然与封神时期截然不同。

彼时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如今则是“先发制敌,一击定局”。

不趁著截教在齐国根基未稳之时立即行动,难道要坐等其逐渐稳固势力吗?

广成子心里也清楚,元始天尊此举背后的意义。

人朝之爭,关键在於所扶持之国的国力。

同时,在人朝较量之时。

仙神虽可参战,但却无法隨意屠戮凡人。

只能通过一些间接方式,影响凡间军队的战斗力。

譬如封神之时。

姬周军队常常藉助奇门军阵,尤其是文王推演的八卦阵法。

依靠这些阵法,一个军团几乎可敌天仙甚至金仙。

而殷商一方,截教弟子则多用丹药、异术与阵法来阻挡姬周进攻。

如大名鼎鼎的十绝阵,瘟仙吕岳的瘟癀阵,便是其中典型。

但若真让仙神大规模屠杀姬周军队,那却是万万不可。

一旦如此行事,天地感应之下。

封神大劫若到此地步,截教便再无竞爭之资,资格可直接剥夺。

若作类比,这便如同凡间爭霸之战。

人族诸侯的军力即是资源,亦是棋盘上的棋子。

敌我双方互相拼杀消耗,而某方若能动用手段增强或削弱对方棋子,便能掌握主动。

哪一方军力最终胜出,哪一方便可称胜。

说到底,胜负的关键,並非仙神个人实力高低。

譬如许凌渊纵然战力无双,可將阐教佛门弟子尽数碾压。

只要阐教佛门拖住他,使他所扶持之国覆灭。

哪怕许凌渊將阐教佛门弟子尽数斩杀,截教依旧是输。

这便是元始天尊急於先灭鲁国的根本缘由。

毫无迟疑,也无试探。

直接调集诸国,全力攻向齐国。

广成子听闻元始天尊之言后,不敢违逆圣意。

当即领命,奔赴人间魏国。

待广成子离去之后,

“清虚,你前往楚国,令其……”

“玉鼎,你前往赵国……”

元始天尊继续依次传令,片刻之间便將其他阐教金仙分派妥当。

甚至连云中子、度厄真人与南极仙翁,他也毫不迟疑,尽数派往人间稳控局势。

唯独轮到黄龙真人时,元始天尊眉头微皱。

最终只言:“黄龙,你此前为业力所伤,尚未痊癒。”

“此战不必参与。”

“只须守好玉虚宫,静心修养便可。”

他最终还是信守了之前对黄龙真人的承诺。

並未让其再涉战局,而是令其留宫静修。

其余阐教眾仙听闻此言,皆望向黄龙真人,神色中带著几分羡慕。

无需亲赴战场与截教廝杀,在他们看来,实属幸事。

虽有羡慕之意,

却无人认为不妥。

因黄龙真人如今得以如此待遇,乃是他先前灭鲁国时承受天大业力换来的。

“遵命!”

黄龙真人应声领命。

隨后,阐教诸仙纷纷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