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 章 沐猴而冠(2/2)

说完,它便隨几位儒生离去。

不久之后,便来到云棲城一处高台。

高台之上,停泊著一艘样式奇特的飞舟。

此乃如今大秦常见之交通工具,名为仙舟。

舟身之上,刻有“稷下学宫-城门招生处”字样。

初次踏上仙舟的猴子,满是好奇,频频俯瞰下方的云棲城。

而另一边,一同登舟的几名孩童,则对仙舟並不感到新奇。

孩子们的目光始终落在猴子身上,似乎对这位即將一同修习儒门学问的同伴充满了兴趣。“喂,猴妖哥哥——你说你来自东胜神洲……那边是什么样子啊?”一个胆大的孩童终於开口。

猴子怔了一下。

“猴妖哥哥”这称呼让他有些不习惯,甚至略感生疏。可当他看到孩子眼中那份纯真的探询时,心头微动,隨即恢復了神情。

“东胜神洲嘛,其实和这儿也没太大差別……”他轻声说道。

但话音未落,脑海里便浮现出傲来国那些见妖即逃、视妖为祸的凡人面孔。他的语气悄然一变,坚定起来:“若真要比,倒是远不如大秦。”

“咦?可是我听说……”那孩子睁大了眼睛。

见猴子並无慍色,反倒平易近人,其他孩子也纷纷凑近,七嘴八舌地问个不停。有人甚至伸手去拽他肩上的绒毛,引得一阵鬨笑。

正热闹时,一名儒生步入船舱。手中捧著几件尺寸各异的儒袍,逐一发放给孩子们。其中一件稍大些的,递到了猴子面前。

“这是你们的学服。在学宫听讲时,必须穿戴整齐。”儒生语气平静,“此衣蕴含稷下学宫之灵韵,有助於明理悟道。”

猴子连忙双手接过,左看右瞧,忍不住当场换上。儘管动作笨拙,神情却满是欣喜。

不过说实话,一只猴子穿著宽袖长袍,抓耳挠腮的模样实在谈不上庄重。若用古语形容,倒真是“沐猴而冠”。

可猴子不在乎这些。

他低头打量自己一身新装,咧开嘴笑了,露出一口白牙。

就在他暗自得意之时,仙舟依旧破云穿雾,未曾停歇。

不多时,云棲城已然在望。

远远望去,一座巍峨学宫矗立於城东,高台广殿,气势恢宏。灵气如江河奔涌,神光似星河流转,直衝天际。文华之气凝而不散,化作彩霞繚绕升腾。

那是人间道统的匯聚之所,是文明薪火的显化之地。

与昔日邦周不同。

那时的稷下学宫虽由孔丘弟子所传,遍布列国,亦有文气护持,终究偏重教化,少了一丝玄机妙諦。彼时礼乐治世,儒术未兴,格局自然有限。

而今身处大秦,儒道昌隆,天地共鸣。

眼前这座学宫,並非寻常书院。它是真正“人道至宝”稷下学宫的投影,隨时可化本体降临,承接大道气运。

猴子仰首凝望,眼中金光微闪。他知道,新的修行之路,就从这里开始。

即便只是投影显现,其力量在云棲城浓厚的儒道文气与人族气运滋养下,已然不容小覷。

单凭这一丝显化之威,便足以撼动大罗金仙,使其坠落凡尘,难以自持。

只要有妖邪妄动,心怀不轨者滋生祸端,稷下学宫便会立刻察觉。

那股源自古老传承的意志,如同天网般笼罩全城,不容褻瀆。

更不必提它对天地灵气流转、城市格局的深远影响。

如今大秦昌隆鼎盛,文治武功皆达巔峰,各大城池中的稷下学宫功不可没。

它们如星辰布列,维繫正道秩序,镇守人间安寧。

猴子凝望著那巍峨殿宇,心头震撼难平。

越是靠近,越能感受到其中蕴藏的浩然之气,仿佛天地正音在此匯聚。

可就在这时,他注意到异样之处——

眾多儒生並未入殿听讲,反而齐聚於学宫正门前那片广阔广场。

空中数艘仙舟缓缓降落,载著四方学子停驻於广场边缘。

方才发放儒袍的那位书生此时含笑而来:“今日你们来得正好。”

“恰逢孔圣亲临此地,开坛讲道。”

“能亲耳聆听,乃是机缘,莫要错过。”

“孔圣?”

猴子闻言,心头猛然一震,脱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