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怂恿(2/2)
“李建设,还有贾家婆婆,你们双方各退一步。”
“李建设,你就別再追究贾东旭去你家的事了,鸭子也没丟,还在你家嘛。”
“贾家婆婆,你也別再纠缠你儿子眼睛的事了。”
“李建设说的也有几分道理,石灰粉放在人家家里,若你儿子贾东旭未经允许去碰,眼睛也不会受伤,对吧?”
“大家都是邻居,以后还要共处许久,能互相迁就的就迁就一下。”
“好了,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今天的大会到此结束,大家辛苦了,都早点休息吧。”
刘干事言罢,便宣布散会。
本以为调解邻里纠纷是寻常之事,没想到此次双方爭辩如此激烈。
他暗自决定,以后再也不轻易接手此类事务。
“刘干事,您慢走,我送您出去。”
易中海紧跟在刘干事身后,諂媚相送。
李建设摇了摇头,对这次裁决不甚满意。
然而……
通过这次裁决,李建设对这个时代有了更深的认识。
毕竟这不是法治昌明的时代。
情绪化的裁决,也符合这个时期的特徵。
“老杨,今晚来我家,我请你吃烤鸭。”
离別之际,李建设向阎埠贵高声嘱咐。
对待敌人,需如秋风扫落叶般无情,而对友人,则要似春风拂面般温柔。
鑑於阎埠贵曾不顾易中海的敌意,在大门口守候並为李建设传递消息,李建设此番也是以行动回馈其善意。
“嗯,晚上见。”
阎埠贵满心欢喜。
今晚能去李建设家用餐,家中又可节省一顿。
且还能品尝烤鸭。
这可是难得的美味。
大会结束后,眾人各自归家。
周末时光,何大清在家,傻柱欲前往协助李建设烤鸭,却被何大清留在屋內。
所幸前期准备已就绪。
仅剩烤制环节,儘管仍需技巧,但相对简单许多。
李建设利用家中炉火,架上烤架。
待鸭皮烤至金黄,便翻转另一面,如此反覆十余次,鸭子便几近烤熟。
此时,阎埠贵携半瓶酒意外到访。
对於这位素来吝嗇之人,携礼登门实属罕见。
“老阎,请坐。”
“人来就好,何必带东西。”
李建设客套几句,为阎埠贵让座。
阎埠贵未进门已闻香气,咽著口水坐於一旁。
“老李,真是令人刮目相看,易中海那人的口才,连我都自愧不如,没想到今日竟被你驳得哑口无言。”
“你没看见,刘干事询问他意见时,他脸上的汗水,如同瀑布般倾泻。”
阎埠贵生动地描述著。
用词精妙,引得李建设发笑。
旁边传来油脂滋滋作响的声音。
李建设感觉时机成熟,遂取出大盆,將鸭子放入,用筷子和铲子將其腹部剖开。
瞬间,一股诱人的热气升腾,屋內瞬间瀰漫著烤鸭的香气。
“嘿,我真是个天才,头一回烤鸭就这么香。”李建设大言不惭地说。
其实他只是勉强把肉烤熟了。
要是傻柱来烤,味道肯定更上一层楼。
“老阎,这块给你。”李建设撕下块肉,递给阎埠贵。
阎埠贵早已迫不及待,烫手也顾不得了,一把抓过就塞进嘴里。
“嘶~烫!真香!好吃极了。”阎埠贵烫得齜牙咧嘴,但仍笑著。
別人家一年到头还能吃上几回肉,可他家因为精打细算,过年也只能吃点肉渣。
现在能大口吃肉,就算烫嘴,甚至有毒,他也愿意吞。
“哈哈,老阎
“以后你跟著我,好处少不了你的。”
“等大爷竞选结束,我当了壹大爷,你当叄大爷,咱俩联手把这院里的傢伙都赶出去,到时候让你天天吃肉,月月有酒。”李建设大笑。
先开个空头支票,以后阎埠贵能不能天天吃肉,就看他表现了,表现好的话,也不是没可能。
“好,有你这话,我老阎以后就跟定你了。”阎埠贵一杯酒下肚,也显得豪情万丈。
这边两人吃喝正欢,另一边,十几米外的贾家,却人人愁眉苦脸。
易中海、贾张氏和聋老太三人聚在贾家炕上,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
“老易,这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医生说东旭的眼睛好不了,最好的结果也是重度近视,走路都得扶著墙。”
“我们东旭多好的孩子,上班两年就是二级钳工,日子眼看越过越好,现在眼睛瞎了,工作也干不了了。”
“他才二十岁,正是找对象的年纪。”
“要是瞎了眼,又没工作,哪家闺女敢嫁过来?”
“这事儿决不能罢休。”
贾张氏边哭边骂,却从没想过自己也有错。
那时若非她怂恿贾东旭,前往李建设家窃取鸭子,
贾东旭怎会眼睛受伤?
如今失明,才急著找工作和娶妻?
早先为何不作为?
“別哭了。”
易中海同样心绪不寧。
贾东旭是他养老的指望,突遭此变,对他的打击甚巨。
与贾张氏不同,易中海心知此次祸首乃贾张氏。
但他无法责怪她。
毕竟已失去贾东旭这个养老依靠,若再得罪得力助手贾张氏,易中海难以承受这双重打击。
“翠,莫急。”
“东旭之事,或有转机。”
“我单位有位同事,一直想让我为他亲戚家的女儿介绍对象,我因对方是农村出身,迟迟未应允。”
“既然东旭视力无法復原,不如先帮他寻一门亲事。”
“婚后,可让女方接替他的工作。”
“如此,工作保住,东旭也有了妻子。”
“你以为如何?”
易中海自有对策。
若真如此行事,贾家损失或能减至最小。
贾张氏略显不满。
“农村的?配得上我家东旭吗?”
贾张氏自己出身农村,进城不过数年,便已轻视起农村人。
聋老太太不悦地说:
“怎就不配,我看挺合適。”
“你儿子被你害得失明,还想找城里姑娘?”
贾张氏尚年轻,尚未变得后来那般泼辣。
在聋老太太面前,她丝毫不敢放肆。
低声嘟囔:
“我也就隨口一说,毕竟从农村嫁来的,户口也难落,到时没了粮食配额,我家三口人怎能吃一个人的份?这怎么行。”
“万一有了孩子,岂不更难?”
粮票、肉票等,皆是城里人的专属。
村里人用不上票,也无粮食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