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日久见人心(2/2)
但背主求荣,另投他门,这与他自幼所受的教诲,与他心中坚守的某种底线,產生了剧烈的衝突。
更让他不安的是刘温的態度。
那般激进,那般……迫不及待。
他总觉得,刘温背后似乎还隱藏著更多他不知晓的谋划。
此人平日里看似温和持重,关键时刻却如此果决狠辣,甚至不惜对淮王用“非常手段”。
今日他能与自己商议,来日若自己成了他的绊脚石呢?
徐渭打了个寒颤。
他必须有所准备。
无论是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乱局,还是为了防备身边这位突然变得陌生的“同僚”。
他回到书房,同样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却是写给他在京城的一位故交,如今在某个清要衙门任职,消息还算灵通。
信中,他並未提及任何敏感之事,只是以老友问候的口吻,询问京中近况。
尤其提到了“近日京畿风声似乎甚紧,不知有何变故”,並委婉表达了“淮江地僻,信息闭塞,望兄台有以教我”之意。
他希望从侧面印证刘温所说的京城动向,也为自己在中央留下一线若有若无的香火情分。
做完这一切,他依然心绪难平。
忠诚与背叛,生存与道义,如同两头猛兽,在他心中激烈撕咬。
而內苑之中,淮王刘子鄴终於被渴醒。
他迷迷糊糊地坐起身,哑著嗓子唤人送水。
美婢连忙端来温热的蜜水,小心翼翼地服侍他饮下。
喝过水,刘子鄴的睡意去了几分,看著窗外浓重的夜色,没来由地感到一阵空虚和烦躁。
他挥退了婢女,赤脚走到窗边,望著庭院中在夜风中摇曳的树影。
白日里似乎有人来报过什么事?
好像是漕帮还是盐场出了乱子?刘温他们似乎很著急?
他皱了皱眉,旋即又舒展开。
“有刘长史和徐长史在,能出什么大事?”
他自言自语,语气中带著全然的信赖,或者说,是全然的漠不关心。
“天塌下来,也有他们顶著。”
他打了个哈欠,重新躺回柔软的被衾中,嗅著残留的暖香,很快便將那点微不足道的烦躁拋诸脑后,再次沉入梦乡。
在他无忧无虑的鼾声之外,淮江的暗流正在加速涌动。
刘温的信使策马狂奔在通往襄阳的官道上。
徐渭的密信隨著清晨的快马奔向京城。
漕帮的码头在连夜发放银钱后暂时恢復了秩序,但人心依旧浮动。
盐场那边,典军的兵马暂时压制了骚动,但空气中仍瀰漫著不安的躁动。
襄阳、京城、淮江、西北……无数双眼睛在暗处观察,无数个心思在暗中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