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唐皇復生,江流再升官儿(2/2)

可这也是人家的本事。

能屡次將陛下从阴曹鬼门关中救出来,也便只有他能做得到了。

何况—·

这两个官职只是散官,便是只有虚名、只有俸禄,却无实权的散官。

如此一来,眾文武百官便更无异议。

他们山呼海呼,齐齐拜道:“陛下圣明!』

同时,他们心头也是无比震撼,对江流儿的本领,又有新的认知。

江流儿如此手段,怕是与那大罗金仙无异!

有他站在陛下这边,朝中何人敢起小心思?

这时--只听李世民將阴间中所发生之事,简略向文武百官道出,著重提到观音菩萨与西行取经一事,听得文武百官不禁暗思索。

“陛下,取三藏真经,即可教化我大唐万民。天底下,真有这般好事?臣不太信!”

太史丞傅奕闪身,从出班奏曰:“若天下人人学佛,岂不天下人人不识君臣父子?到时候人人念经,人人吃斋———-又何人从事农桑?何人保家卫国?何人生儿育女?”

“臣曾听闻,出家之人不淫不色,可食色性也。若无色,又岂有儿女降生?

若无儿女降生,几十年后,我决决大唐,可有一童子乎?怕皆是些禿头老僧与尼姑矣!”

“到时,岂不国將不国,家將不家?何来千年难倒之说?恐怕,只需几十年,大唐便没甚么人了。”

傅奕道出心中担忧,哪怕提出西行取经的是观音菩萨,他也有胆气请奏。

事关决决国运,事关百姓苍生,岂能因对方是观音菩萨,便轻信对方?

这令李世民颇为满意。

萧璃也站出,请奏道:“太史丞所言过重,世人学佛,不代表人人为僧,人人为尼。世人学佛,亦不代表所有人须得剃度出家,不认君臣父子。臣对道门之术略有专研,又何曾见臣成为道士了呢?”

萧璃明显支持取经。

李世民抚须道:“朕知二位爱卿想些甚么,朕已一定盘算。观音菩萨口中的三藏真经————如何取?又是甚么时候取?非朕说了算。”“

唐皇此言,令诸文武一愣。

只见李世民笑道:“那观世音菩萨只认一个取经人,那便是朕的好御弟,朕不会逼好御弟去取经。他想甚么时候去,他想不想取,全由他一人决定。”

“三藏真经,固然十分之好。佛祖所撰,为三界异宝,岂有不好的道理?却不能因所谓三藏经,便不尊重朕这好御弟自己的想法。”

不少文武心中暗自喷舌,这江流儿在陛下心底的重量,未免也太重了!

眾人忍不住看向这年纪轻轻的少年郎。

见他身上有些狼狈,显然在那阴曹地府中,为救陛下经歷了一场难以想像的斗法大战。

也难怪陛下会如此看重他,恐怕-—---真的把他当成真正的兄弟了!而且还是毫无血缘关係,不会对陛下的龙位,產生威胁的兄弟。

有些人恍惚发觉,这少年来好似长大了不少。

他们上次见江流儿时,也是一年多前了。

江流儿那边,见兄长將取经之决定,全拋给自己,他是有些小苦恼的。

他只是个小孩子。

这般大决定,怎能由他来决定呢?

有时,他寧愿兄长给自己下盲意。

如此一来,他便无需纠结了。

不过江流儿也清楚,兄长是有意锻炼自己。

江流儿没甚么异样想法,也没甚么小心思。若三藏真经真能有这般好,让他便取回来。取之精华,去其糟粕。有用便用,无用便扔。

常言道,治国为民需纳百家之长,佛也为百家之一,纳其所长救济万民,可为大善!

至於何为精华?

又是何为糟粕?

恐怕,得需自己去悟。

眾目下,江流儿作出决定,对文武百官道:“我会取经,不是现在,需给我时间准备,待我不惧西行之险,可为大唐取回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