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朱棣先造反了?(2/2)
瘸腿铁匠带著人在城外搭起了棚子,给新来的人发粥,独眼里总是笑眯眯的。
他现在是人民军后勤部的政委,管著二十个铁匠铺,打的农具比武器还多。
“元首,朱允炆派来的使者到了。”赵康的声音带著嘲讽,“说是来招安的,给您封了个济南卫指挥使,还带了箱黄金。”
张皓月正在城隍庙的学堂里,看孩子们在新栽的枣树下读书。
那枣树是李村长生前念叨的,张皓月让人从黄河边挖来的,带著土球,此刻正抽出嫩绿的新芽。
“黄金留下,使者嘛……”张皓月摸了摸一个孩子的头,那孩子手里捧著本油印的课本,上面是张皓月用简体字写的“人,民,天,下”。
“让他去看看城外的棚子。”
使者是个留著山羊鬍的翰林,穿著綾罗绸缎,走到城外的棚子时,差点被满地的草鞋绊倒。
他看著那些面黄肌瘦的百姓捧著粗瓷碗喝粥,看著瘸腿铁匠用独腿蹬著风箱打铁,看著孩子们在泥地里认字,突然觉得手里的招安圣旨像块烙铁。
“张元首可知,抗旨是要灭九族的?”翰林在城楼上见到张皓月时,还在端著架子。
张皓月指了指城外:“你看那些人,他们的九族早就被黄河水冲没了,被官老爷的鞭子抽没了。”
“朱允炆要是有本事,就来灭灭看。”
他拿起那箱黄金,往城下一倒,金锭子滚得满地都是。
百姓们却没人去捡,只是看著张皓月,眼里的光比黄金还亮。
“这些,分给伤兵和孤儿。”张皓月的声音传遍城楼,“告诉朱允炆,济南府不缺黄金,缺的是把百姓当人看的朝廷!”
翰林灰溜溜地走了,走之前偷偷看了眼济南的粮仓。
那里堆著从徐辉祖大营缴获的粮食,还有百姓们自愿送来的新麦,满满的,能看到仓顶的透气窗。
他突然想起应天府的官仓,里面的粮食早就被朱允炆拿去討好京里的太监了。
半个月后,北平传来惊天消息。
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南下,號称“靖难军”,一路势如破竹,连克通州,蓟州,直逼保定。
朱允炆慌了神,把剩下的十万京营全交给了李景隆,让他北上迎战。
可李景隆哪是朱棣的对手?
刚到真定就被打得丟盔弃甲,连带著朱允炆给他的御赐宝剑都成了朱棣的战利品。
“元首,朱棣派人来了。”赵康这次带来的是个蒙古使者,穿著朱棣的亲军甲冑。
“说要跟咱们结盟,一起打应天,事成之后,山东归咱们。”
张皓月正在看新画的地图,上面山东的地界被涂成了红色,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太阳。
听到这话,他笑了:
“朱棣倒是打得好算盘,想让咱们当他的挡箭牌。”
他拿起笔,在地图上的德州画了个圈:“告诉朱棣,结盟可以,但他得先把德州让出来。”
“那里是漕运枢纽,他占著,咱们的粮食过不去,咱们占著,能给他的靖难军送粮草。”
蒙古使者愣了愣:“您就不怕朱棣翻脸?”
“他现在翻不起脸。”张皓月放下笔,“李景隆虽然草包,但毕竟有十万兵,朱棣要想安心南下,必须得稳住咱们。”
果然,三日后,朱棣的回信就到了,答应把德州让给济南军。
王二麻子带著骑兵去接管时,发现朱棣不仅撤了兵,还留下了五千石粮食,说是结盟的诚意。
“这老狐狸。”王二麻子摸著粮食口袋笑,“知道咱们现在最缺的就是这个。”
张皓月却看著德州的地图,眼神深邃:“他给的不是粮食,是绳,想把咱们绑在他的战车上。”
他转身对赵康道:“让木华黎带一千人去德州,表面上是守粮,实际上是盯著朱棣的动向。”
“再让兗州的百姓军往西推进,占了济寧的漕运码头,咱们的粮食,得靠自己运。”
这时候的大明,已经成了个沸腾的油锅。
南边,朱允炆杀了几个劝他別削藩的大臣,把应天府的禁军都派到了长江边,整天疑神疑鬼,听说连夜里睡觉都要抱著玉璽。
北边,朱棣的靖难军一路南下,打下的城池越来越多,却也越来越吃力。
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