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憧憬!(2/2)
朱允炆看著这一幕,突然瘫倒在地,嘴里喃喃自语:“完了,全完了……”
张皓月没再看他,转身走出禪房。
阳光洒在他身上,暖洋洋的。
秦淮河上,船工们正在唱歌,唱的是新编的歌谣:“秦淮水,向东流,流去旧怨和新愁,百姓笑,官兵愁,新天新地新王侯……”
“元首,宫里搜出好多金银珠宝,还有朱元璋的传国玉璽。”赵康捧著个锦盒跑过来,脸上喜气洋洋。
张皓月打开锦盒,里面的玉璽晶莹剔透,刻著“受命於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他看了一眼,就隨手扔给赵康:“分给百姓吧,打个银鐲子金戒指什么的,比这破石头有用。”
赵康愣住了:“元首,这可是传国玉璽啊!”
“什么传国玉璽,不过是块石头。”张皓月指著街上欢呼的百姓,“真正的玉璽,在他们手里。”
“朱元璋跟朱標人呢?”张皓月问道。
“一直昏迷不醒,我们打进来的时候,皇宫內外已经跑的七七八八了,不过奇怪的是,这次我们攻城出奇的顺利。”赵康想了一下,说道。
“嗯,注意点,別出岔子了!”
……
半个月后,应天府百姓们聚集在皇宫前的广场上,参加新大明的第一次民眾大会。
张皓月站在太和殿的台阶上,看著下面黑压压的人群,心里感慨万千。
“弟兄们,乡亲们!”他的声音依旧洪亮,“今天,咱们不是来庆祝胜利的,是来商量著怎么过日子的!”
台下响起一阵笑声,气氛轻鬆了不少。
“新大明,不是我张皓月一个人的,是咱们所有人的!”他举起那把锈柴刀。
“这把刀,是李村长留下的,他用它劈柴,也用它反抗过地主。今天,我把它交给大家,以后,谁要是敢欺负百姓,谁要是敢忘了咱们的约法三章,你们就用它劈了他!”
他把柴刀递给身边的老船工,老船工双手接过,激动得浑身发抖。
“现在,咱们要做三件事。”张皓月伸出三根手指,“第一,分田地,所有官田,皇田,全部分给无地的农民,谁种归谁!”
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不少老农当场就哭了,对著太和殿的方向磕头。
“第二,办学堂,每个村至少一所,所有孩子免费读书,不管男女老少,只要想读,都能进学堂!”
孩子们欢呼起来,举著手里的小旗子,蹦蹦跳跳地喊著“新大明万岁”。
“第三,选代表,每个县选三个代表,来应天府商量国事。以后官府要做什么,得先问问代表们答应不答应,问问百姓们答应不答应!”
这一下,连最沉稳的商人都激动起来,互相议论著要选谁当代表。
就在这时,木华黎骑著快马从城外赶来,手里举著一封鸡毛信:“元首,北平急报!朱棣带著大军南下了,说是要清君侧,安社稷!”
台下顿时安静下来,不少人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
张皓月却笑了,接过信看都没看就扔在一边:“他想来就让他来。正好让他看看,咱们新大明是什么样子。”
他登上太和殿的最高处,声音传遍整个广场:“弟兄们,乡亲们!朱棣要打过来,咱们怕不怕?”
“不怕!”十五万人的吶喊震得宫墙都在发抖,“跟他干!保卫新大明!”
“好!”张皓月拔出绣春刀,指向北方,“那就让他来试试!看看是他的铁骑厉害,还是咱们百姓的拳头硬!”
广场上再次沸腾起来,百姓们自发地组织起来,有的去加固城墙,有的去打造武器,有的去筹集粮草。
整个应天府像一台机器,迅速运转起来。
张皓月站在太和殿上,望著这一切,心里充满了力量。
他知道,这场仗不好打,朱棣的铁骑是百战之师,比李景隆,徐辉祖厉害得多。
但他更知道,自己不是在孤军奋战。
身后,是十五万人民军战士,是数百万支持新大明的百姓,是无数渴望过上好日子的普通人。
他们或许没有精良的武器,没有受过严格的训练,但他们有信念,有勇气,有为自己而战的决心。
夕阳西下,把应天府的影子拉得很长。
张皓月握紧了手里的绣春刀,刀身上映出他眼里的光。
那光里,有坚定,有自信,更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因为那是他建立的新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