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这老东西,还不死心(2/2)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盐仓外排队买盐的百姓,突然提高声音:

“再告诉大家,就算没有海盐,咱们还有井盐,岩盐!新大明的百姓,绝不会吃不上盐!”

排队的百姓们爆发出一阵欢呼。

一个瞎眼的老嫗摸索著上前,手里攥著个空陶罐:“元首,俺信你!当年黄河决堤,所有人都说俺活不成,是你给了俺一口粮……”

张皓月扶住老嫗,心里像被什么东西烫了一下。

他突然想起李村长临死前的话:“百姓的心,比盐还金贵,得好好护著。”

三日后,徐辉祖带著“投诚”的马队抵达应天城外。

他穿著粗布麻衣,脸上故意划了道疤,看起来像个落魄的马帮头子。

赵康带著人在城门口检查,目光落在盐车的轮轂上,那些轮轂虽然裹著泥,却能看出是军用的铁轴,载重远超普通马帮。

“徐头领一路辛苦。”赵康笑著递过酒囊,手指却悄悄在腰间的信號铃上按了按,“燕王真愿意献北平归降?”

徐辉祖接过酒囊,仰头灌了一大口,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张元首仁德布於天下,燕王早就想归降了,只是怕陛下怪罪……”

他话没说完,盐仓方向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王二麻子骑著快马奔来,手里举著个箭筒:“元首!辽东都司的船闯进登州港了,还放箭说……说要烧了咱们的盐场!”

徐辉祖心里一喜,以为是朱元璋的援军到了,正要示意手下动手,却见赵康突然吹了声口哨。

城门口的百姓们像早就串通好的,突然举起扁担,锄头,將马队围了个水泄不通。

“拿下!”赵康的信號铃终於响起,清脆的铃声盖过了徐辉祖的怒吼。

马队的士兵们慌忙拔刀,却发现盐车的轮子早就被百姓们用铁锁锁死。

徐辉祖想衝出去,却被瘸腿铁匠一锤砸中马腿,摔在地上。

“狗娘养的!”铁匠的独眼里喷著火,手里的铁锤还在滴著油,那是从盐车夹层里敲出来的硝石。

“还想炸咱们的盐仓?俺们早就看出来了,哪有马帮的盐车装铁轴!”

徐辉祖被按在地上,看著百姓们从盐车里搜出硝石,突然疯狂地大笑:

“张皓月!你以为贏了吗?北平的大军已经动了,不出一月就会打到应天!到时候……”

他的话被一声炮响打断。

应天城头突然升起狼烟,那是发现敌军的信號。

赵康脸色一变,刚要下令备战,却见王二麻子又冲了回来,这次脸上带著笑:“元首!是好事!辽东都司的船不是来打咱们的,是来投降的!”

原来,朱元璋封锁渤海湾后,辽东军户们断了盐源,早就怨声载道。

都司的指挥使本是徐达的旧部,看著徐辉祖诈降的马队出发,知道朱元璋是要牺牲辽东军户,乾脆带著船队和盐场一起归降了新大明。

徐辉祖瘫在地上,看著百姓们欢呼著搬运辽东运来的海盐,突然明白了自己输在了哪里,朱元璋以为用盐能困住百姓,却忘了百姓自己也能找到盐。

他以为用硝石能炸碎盐仓,却不知道百姓的眼睛比谁都亮。

应天城的夜,张皓月站在盐仓顶,看著辽东运来的海盐堆成小山。

赵康递来一封密信,是从徐辉祖身上搜出来的,朱元璋亲笔所写:“正月十五,火烧应天。”

“看来老东西还不死心。”张皓月將密信扔进火盆,火苗舔著字跡,映出他眼底的光。

“赵康,让百姓们把元宵的灯笼都改成铁皮的,再在城里多挖些蓄水池。咱要让朱元璋看看,他的火,烧不毁应天城。”

赵康点点头,转身要走,却被张皓月叫住。

“还有,”张皓月望著北平的方向,声音里带著前所未有的坚定,“让木华黎准备一下,开春后,咱们该去北平拜访拜访那位『洪武大帝』了。”

北风卷著火星掠过盐仓顶,远处的百姓家里亮起灯火,像无数颗星星,在黑夜里连成一片。

张皓月知道,朱元璋的盐锁不住民心,他的火也烧不掉希望。

……

洪武十七年正月,钟山的雪还没化透,却被一股诡异的“祥瑞气”烘得发黏。

山脚下的祭天台高三丈,青石板台阶洒著硃砂,顶端青铜鼎里的龙涎香烧得正旺,烟柱笔直如箭,穿透晨雾往应天城方向飘。

那是朱元璋故意让烟往城里飘的,亲卫们拿著铁皮筒在人群里喊:“这是龙气!是太祖显灵要归位!”

土坡上,一个穿紫袍的“武当真人”正围著鼎转圈,桃木剑舞得呼呼响。

他是锦衣卫百户假扮的,偷偷瞥向台后帐篷,纱帘后隱约坐著个穿龙纹常服的身影,正是“假死”三个月的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