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身负巨债绝境求生(1/2)
九龙城寨的巷道如同迷宫,污浊、嘈杂,充斥著各种阴暗的交易和窥探的目光。
张建军拖著伤腿,无视周围那些或警惕、或贪婪的注视,找到一个相对僻静的角落,背靠冰冷的墙壁坐下。
剧烈的喘息牵动著全身伤口,左臂的疼痛尤为钻心。
他撕下相对乾净的里衬布条,重新將伤口死死勒紧止血。
目前最要命的是系统界面那触目惊心的红色数字:【欠款:-99,998元】,並且伴隨著一行冰冷的提示:【债务未清偿期间,所有系统功能冻结】。
真正的身无分文,举目无亲,还带著一身伤,被困在这座巨大的贫民窟。
但张建军的眼神里没有绝望,只有冰冷的计算和狠厉。
系统靠不住了,但他还有来自穿越前超前记忆和见识,还有抢来的二十多块港幣,这些就是他翻身的全部本钱。
现在当务之急是处理伤口和填饱肚子,然后搞到更多钱。
休息了片刻,恢復了些力气,张建军站起身,朝著巷子里人声稍显密集的方向走去。
那里有些简陋的摊档,卖著劣质食物和一些来路不明的东西,像个自发的黑市。
空气中瀰漫著廉价鱼蛋和猪油渣的腻人香气。
张建军胃里一阵抽搐,但他看都没看那些食物摊,目光扫视著其他摊位。
一个老头蹲在地上,面前铺著一块脏布,上面散乱地放著一些旧手錶、钢笔、打火机之类的小物件。
张建军目光落在一堆旧报纸和杂誌上,大多是过期的马经和八卦小报。
他心中微微一动。
“老细,呢份《工商日报》几多钱?”张建军用生硬但能听懂的粤语问道,指了指一份看起来稍新的报纸。
他前世因业务需要,学过一些粤语,听说勉强。
老头抬了抬眼皮,瞥了他一眼,伸出三根手指:“三毫子,北佬。”
张建军没还价,掏出三毫硬幣递过去。
信息,是现在最便宜也最可能带来价值的东西。
他拿著报纸,走到一旁,快速翻阅。时间:1973年1月15日。果然是这个时间点!
张建军的心臟猛地一跳!1973年,香港恒生指数將从年初的接近800点,在石油危机和泡沫破裂的双重打击下,狂泻到年底的不到200点!
这是堪比后世金融风暴的恐怖股灾!
但危机,永远伴隨著巨大的机遇!对於能预知趋势的他来说,这就是一个巨大的赌场明牌!
然而,现实立刻给他泼了盆冷水,他全身只有二十多块港幣,连进入正规证券交易的门槛都远远不够,更別提在股灾中抄底了。
而且,他现在这身份,连个合法的户口都没有。
必须快速积累第一桶金,至少要有几百甚至几千港幣,才能撬动槓桿。
目光再次投向那个黑市地摊,以及周围那些眼神闪烁、做著各种见不得光生意的人。
靠黑吃黑?风险太高,容易惹到硬茬子,而且来钱不稳定。
张建军视线扫过报纸角落一则很小的gg:“高价回收各类电子元件、集成电路。”
一个念头瞬间闪过!
70年代初,电子表刚开始兴起,价格昂贵。
其核心是石英振盪器和一块简单的集成电路。
对於来自2025年的他来说,这技术简单得如同玩具,但对於现在,却是尖端。
香江本身就有不少电子装配厂和走私渠道,找齐材料並非不可能。
关键是,他有把握用最便宜、最基础的元件,靠设计和组装,做出能走时精准的电子表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