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时代的浪尖(大结局)(1/2)
时光荏苒,三年弹指而过。
维多利亚港的海风依旧咸湿,但吹拂的已是另一番天地。曾经的观塘小厂,已壮大为横跨港澳、深入內地的“建邦集团”,业务触角延伸至电子製造、新型材料、地產开发乃至初露锋芒的金融投资。
深圳河畔,建邦科技园一期工程早已投產,现代化的厂房林立,成为特区早期引进的標杆性外资项目。其生產的自主品牌电子表、计算器远销海外,採用的环保材料更是成为行业新標准。二期规划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厂建设已近尾声,与內地几家科研院所联合成立的“新材料研发中心”也已掛牌运作,吸引了眾多內地优秀毕业生。
香港总部,窗明几净的会议室內,张建军正聆听各分公司负责人的年度匯报。如今的陈威廉,已是集团总裁,沉稳干练,匯报著令人振奋的业绩数字。钟博士和钱博士分別执掌技术研究院,麾下人才济济,专利墙上又添新彩。
“……得益於內地市场的强劲需求和欧美市场的復甦,集团今年总营收预计突破十亿港幣。深圳厂区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五……”陈威廉的声音充满自信。
张建军微微頷首,目光扫过在场一张张成熟而精干的面孔。他们中许多都是“建邦管理学院”早期毕业的学员,如今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骨干。育材之策,终见成效。
匯报结束,眾人离去。张建军独自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夕阳的金辉洒满海面,对岸九龙的海岸线已与他初抵时截然不同,更多的高楼拔地而起,彰显著这座城市的活力。
这三年,並非一帆风顺。怡和虽元气大伤,但暗地里的掣肘从未停止,商业间谍战、供应链博弈时有发生。台岛那边的“夜梟”最终未能挖出,其网络在龙五持续不断的反向渗透和干扰下,活动逐渐陷入停滯。瑞士那家公司也在一次国际性的商业欺诈案中被曝光,声誉扫地,悄然退场。
最大的风波,来自北方。一度有风声传出,因国际形势变化,引进外资的政策可能收紧,特区发展速度或將调整。那段时间,建邦在內地的项目承受了巨大压力。关键时刻,张建军当年种下的善缘发挥了作用。已成为某经济部门重要领导的王司长(原王副司长),在一次內部会议上力陈“保护真正做实业、带技术的外资积极性的重要性”,霍英东、利铭泽等老一辈爱国商人也在不同场合发声支持。最终,风波平息,政策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建邦集团因其突出的技术贡献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反而被列为重点支持对象。
而那个始终隱藏在幕后的“赵主任”,始终未曾直接现身,却仿佛一双无形的手,在关键时刻总会悄然拂去一些不必要的障碍。张建军心照不宣,只是让龙五以匿名方式,向內地几个贫困地区的教育项目捐赠了大笔资金。
个人恩怨,也到了清算之时。
去年,內地传来消息。那位曾一手將张建军构陷逼离的副部级领导林向东,因其在“七星”项目及其他事项上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正式立案调查,其苦心经营的势力网络被连根拔起,最终身败名裂,银鐺入狱。消息见报当日,张建军独自在办公室坐了很久,面前摆著一杯早已冷掉的茶。他没有感到快意,只有一种宿命般的平静。时代的洪流,终究会冲刷掉一切污泥。
四合院里的那些故人,易中海早已病故,刘海中、阎埠贵等人听闻林向东倒台和张建军在香港的惊人成就后,惊惧交加,曾试图通过宋卫国传话討好,被张建军淡淡一句“往事已矣,各自安好”回绝。他们的时代,早已落幕。
“老板,这是北美分公司发来的最新市场分析,他们认为个人电脑市场即將爆发,建议我们提前布局相关外围设备。”龙五的声音將张建军从思绪中拉回。如今的龙五,已是集团安全与信息战略顾问,地位超然。
张建军接过文件,快速瀏览。“回復他们,同意立项调研。另外,通知研发中心,可以启动对微型磁碟驱动器和简易列印设备的预研了。”
他始终牢记,技术才是立身之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