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刘备建雍州八营,卷起来了(求追定(1/2)

第104章 刘备建雍州八营,卷起来了(求追定求月票)

随着皇甫嵩交出兵权,三万讨贼兵也顺利的完成移交。

皇甫嵩在讨贼兵中的旧部亲信虽有疑惑,但有皇甫坚寿和皇甫郦协助移交,并未因此出现流血冲突。

刘备在长安城内专门给皇甫嵩准备了府邸,同时传书洛阳,论皇甫嵩平叛之功,表奏皇甫嵩为御史中丞。

皇甫嵩则向刘备举荐安定人梁衍、扶风人射坚及其弟射援。

这三人的史载履历刘备都有耳闻。

一个曾与盖勋齐劝皇甫嵩起兵讨伐董卓,且长期在皇甫嵩麾下担任长史,负责军事参谋。

另两个都是少有美名,且刘备入蜀后,射坚为广汉太守、蜀郡太守,射援为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射援还是汉中王劝进表的领衔人物之一。

刘备如今正是紧缺贤才的时候,皇甫嵩肯举荐贤才,刘备自然不会客气。

在考核了三人才能后,刘备以梁衍为雍州议曹从事,参议军政要务,又以射坚为冯翊郡下池田令、射援为京兆郡下蓝田令,分治一县。

为应对凉州叛军,刘备又擢原盖勋麾下破敌都尉魏杰为陈仓令、威虏都尉杜楷为渝麋令、鸟击都尉杨儒为雍县令、清寇都尉第五儁为汧县令,又令魏杰督四县,组建扶风郡西部防线。

与此同时,刘备又将扶风郡治所由槐里迁至郿县,以便更好的掌控扶风十五县,增加应对凉州叛军的时效性,并在槐里完成了对讨贼兵的整编,组建雍州军。

以两千西园兵为基础,又自三万讨贼兵中挑了一万四千精锐入雍州军,仿照西园八校尉增设雍州八校尉,设雍州八营,每营二千人。

以关羽为上军校尉,张飞为中军校尉,赵云为下军校尉,张辽为典军校尉,徐晃助军左校尉,张扬为助军右校尉,典韦为左校尉,皇甫坚寿为右校尉。

其余讨贼兵,或是卸甲归田,或是分调诸县。

雍州军也秉持原西园军的老传统,非战时都要依循旧例集训:卯时闻鸡起舞,辰时吃饭读书,巳时习练骑射,午时吃饭读书,未时习练刀枪,申时吃饭读书,酉时习练耐力,戌时入睡蓄锐。

刘备更是在雍州军中立下了军号:冻死不折屋,饿死不虏掠。

又有细则如“禁止破坏民居”“禁止劫掠财物”“驻扎时禁止扰民”“士兵夜间不得擅入百姓住所”“私取百姓麻线”等等,违者皆以军法论处。

别人怎么带兵,刘备管不着。

刘备带兵,绝对不允许官兵如匪。

岳飞的背嵬军能做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刘备笃定雍州军也能做到。

六月二十。

由于洛阳的调令迟迟未至,皇甫嵩在长安城又闲不住,于是来寻刘备,希望入雍州军讲武。

虽然双方在统兵理念上有分歧,但皇甫嵩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皇甫嵩肯入雍州军免费讲武,对雍州军尤其是刚出任八校尉的关羽等人亦有好处。

“左将军既有闲情,我就与左将军同往。”

刘备近日也没得到跟叛军有关的情报,遂放下手头杂事,与皇甫嵩同往槐里大营。

长安至槐里大营不到七十里,策马半日即可抵达。

途中歇息时,皇甫嵩也会与刘备闲聊军务。

在卸下兵权后,皇甫嵩不似掌兵事那般严肃,与刘备闲聊军务时也常有笑颜。

单论军事方面,皇甫嵩也无愧名将称号。

如温恤士卒等,皇甫嵩也与刘备的观念颇为相似。

刘备本身又极具魅力,几经交谈下,皇甫嵩对刘备也愈发的赞叹,也愈来愈想见识下经过刘备整编后的槐里大营会有怎样的新气象。

抵达槐里大营时,已是午时。

由于刘备事先并未传讯,故而关羽等人也不知道刘备今日会来槐里大营。

整座大营也是按照日常的部署在运转,并未因为刘备到来就有专门调整。

“下军营都伯高文,参见使君。”

正在营门执勤的都伯高文,见到刘备到来,忙近前问礼。

高文亦是当初最早跟着刘备的八十猛士之一,隶属于赵云麾下,昔日八十猛士,如今职位最低的都已经是都伯。

刘备对八十猛士的印象最深,对高文也颇为熟悉,遂道:“左将军初来槐里大营,你且安排一下,稍后带我等观营。”

高文大喜。

能带刘备观营,这可是天降美事。

虽然才一年多的时间,高文就已经从小卒晋升为都伯了,但都伯不是高文想要的上限。

年轻的都伯太想进步了!

跟着高文的军士也纷纷投入了羡慕的眼神。

不过带人观营虽然是美事,但也是个技术活,文化水平低了是没资格带人观营的。

皇甫嵩来的时间也正巧,刚好是午时饭后,全营将士都要读书的时候。

刚入营不久,皇甫嵩就听到了朗朗读书声,听得皇甫嵩有些懵。

皇甫嵩作为将门孝廉,少时就习文练武,又好《诗》、《书》,也是个有文化的武将。

故而皇甫嵩也能清楚的分辨军士齐声读的“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满招损,谦受益”“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都出自《书》。

只因打乱了顺序且又无前后文,除了常读《书》的,也很难分辨出来。

“雍州军中,竟还有军吏会带着军士读《书》?”

仔细想了想,皇甫嵩也没想出谁会做这事,看向刘备的眼神也多了疑惑。

刘备淡然一笑,示意都伯高文为皇甫嵩解惑。

高文得了示意,兴奋地道:“左将军有所不知,雍州军的军吏,都必须带着军士读书,其内容会根据每个军吏掌握不同,或是论语、孟子,或是诗、书、礼、易、春秋。”

皇甫嵩听得惊愕不已:“若是不会读书,岂不是只能当军卒。”

高文不假思索道:“若按原定规矩,不读书的确只能当军卒,而今雍州军初设,刘使君为了能在短时间内整合雍州军战力,下令在军中增设‘副史’,现目前有军侯副史、都伯副史和什长副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