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惟贤惟德,刘备显人主之雄(求追订(2/2)

议郎盖勋引了七人入内,称是愿意响应密诏翊戴新君的有志之士:分别是侍中种辑、侍中刘艾、侍中周毖、侍中伍琼、侍中刘岱、尚书郎许靖、北军中候刘表。

看着眼前这群人,刘备亦不由暗暗感慨:盖议郎你还真是交友广泛啊!

侍中原本是加授给列侯、公卿、大夫、将军、都尉等官员的加官,而今却是秩级二千石的重臣。

不仅可以出入皇宫禁地在皇帝身边应答咨询,还承担皇帝和文武百官的传达之职。

虽然侍中没有固定人数编制,但盖勋能拉拢五人也是不凡,且种辑、刘艾、周毖、伍琼、刘岱在士人中也小有名气。

尚书郎掌管官员选用,许靖亦因喜好评品人物而在士人中颇有名望。

北军中侯掌监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所率北军五营,刘表不仅是鲁恭王之后还是很早就成名的名士。

盖勋将众人一一介绍后,又问:“如今何进虽死,但董卓未至。袁绍又持大将军符节号令洛阳兵马,明日太后必会召集群臣赏功罚罪,以定朝纲。不知刘雍州对翊戴陈留王之事有何计划?我等明日是否要拖延时间以待董卓?”

人都聚齐了,结果最关键的董卓未到,这让盖勋颇为心急。

如今何进和宦官皆亡,正是扶立刘协的最好机会。

倘若时机错过而等支持刘辩的群臣定了朝纲,再想扶立刘协就很难了。

刘表等人现在会支持扶立刘协,并非众人对刘协有多忠心,而是现在扶立刘协风险最小收获最大。

等今后风险大了,也就没人会愿意了。

毕竟,众人都是来谋从龙之功的,不是来谋全家消消乐的。

刘备没有回答盖勋的问题,而是扫了一眼众人,将目光落向刘表:“听闻袁绍持符节执掌了北军五校,如今刘中侯还能号令多少人?”

刘表目有傲色:“我执掌北军五校多年,与五营校尉关系极好,军中将士也多有畏服我名者。只要密诏抵达洛阳,北军五营我都能号令。”

“如此,那诸位就可安枕无忧了。”刘备轻笑一声,道:“董卓乃边郡骁将,深谙兵贵神速之理。若闻洛阳变故,必会星夜驰至。等明日董卓入城,诸位只需配合行事即可。”

见众人面上忧色未减,刘备又加了一句,道:“恩师卢公,亦有此意。”

众人一听卢植也参与了,脸上的忧色也相继散去。

由于刘备时常给卢植“冠名”,导致卢植的名望在士人中水涨船高,堪比十万大军号称八十万大军的威势。

盖勋亦不由惊道:“昔日我曾私下邀请卢尚书,卢尚书以不掺和两宫之争为由婉拒,没想到如今竟也有此意。有卢尚书相助,大事可成矣!”

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后,众人又纷纷离去。

众人刚走不久,奉车都尉董旻又引吴匡、张璋二人求谒而来。

董旻会来,刘备不意外。

吴匡、张璋二人会来,让刘备挺意外。

二人见了刘备,直接就行礼表态:“愿听刘雍州调遣!”

“吴将军,张将军,我们也是老相识了,我想知道你二人为何要听我调遣?”刘备笑而询问。

吴匡和张璋对视一眼,如实道:“如今大将军已死,我二人又不愿投袁绍;听董都尉称,刘雍州欲与董并州扶立陈留王为帝,我二人愿引麾下兵马以助刘雍州,乞谋前程。”

董旻也帮腔道:“吴、张二位将军杀了勾结宦官的车骑将军后,又兼并其众,如今在城内尚有两千人。袁绍以符节号令诸军,势大难制,有吴、张二位将军相助,也更有胜算。”

刘备低头沉思。

虽然对吴匡、张璋的观感不好且过往又有私怨,但刘备对吴匡的儿子和侄儿颇为欣赏。

吴匡的儿子吴班为人豪爽侠义,侄儿吴懿为人稳重可托大事,二人亦都有将才。

刘备与何进的立场之争,而今也随何进之死而结束,接纳吴匡、张璋这两张c卡,有可能获得吴班、吴懿这两张b卡,也是不亏的。

见刘备低头不语,吴匡、张璋二人皆是心头一寒,顿生落寞。

将心比心,若今日是刘备乞谋前程,吴匡、张璋也会猜疑不愿,甚至还会落井下石、恣意羞辱。

想到今后前程渺茫,不知该往何处,吴匡、张璋更是沮丧。

虽然董旻也有邀请吴匡、张璋二人引兵归附董卓,但久在洛阳的吴匡和张璋心头很清楚:董卓和刘备是不一样的!

且不提密诏是刘宏直接托付给刘备的,仅论“刘备的恩师是卢植”这层关系,董卓的前景就远不如刘备!

再加上刘备如今还不到三十,年轻有为就意味着前景更广!

最重要的是:吴匡、张璋不认为董卓能成事。

一个边境武夫既不似刘备有师门传承又非刘姓宗室之后,就连密诏都是刘备给的,这样的人即便能在短时间内倚仗武力执掌权柄也难以长久。

“哈哈哈——”

一阵大笑声响起,刘备起身近前扶起吴匡、张璋。

“恩师卢公有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海之所以浩瀚广大,在于能涵纳百川细流;人的德行想要广大,也要有海一般的广阔胸怀。”

“宽,则得众,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今日思之,方知恩师卢公昔日教诲深意。”

看着吴匡、张璋那惊愕的眼神,刘备语气也更是温润:“我与二位将军虽有旧怨,但也并非生死之仇。而今二位将军愿意抛开成见主动寻我,足见二位将军器量;我若再拘泥于过往小怨,又如何能成大事立大业?”

“古语有云:涣兮如冰之将释。我愿与二位将军冰释前嫌,共谋大业。我虽不能如大将军一般许诺二位锦绣前程,但只要二位诚心助我,我也绝不会亏待二位。”

吴匡、张璋眼神的惊愕也随之化为狂喜。

“今日方知刘使君器量如山海,是我以前眼拙小觑了刘使君,末将吴匡,愿为刘使君奔走!”

“承蒙刘使君不嫌我粗鄙,我张璋虽非大才亦懂恩义,愿为刘使君奔走。”

一旁的董旻心惊不已:我劝了吴匡、张璋许久,二人都不肯表态,刘备不过寥寥几句话,竟能让吴匡、张璋二人为之奔走?此人聚人之能,远胜二哥啊!

而董旻心头的二哥董卓,在星夜狂奔后,也终于抵达了洛阳城西显阳苑。

看了看时辰,董卓又是庆幸又是恼恨:“还好及时赶到了,袁绍狗贼,竟敢诳我,等我入城,绝不饶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