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董卓议废帝,刘备血溅西苑(求追订(1/2)
第125章 董卓议废帝,刘备血溅西苑(求追订求月票)
西苑内。
刘备将曹操引荐给董卓:“董并州,这就是我先前向你提及的豪杰,西园军典军校尉,谯县曹操曹孟德。”
董卓惊道:“可是许劭所言‘治世之能臣’的曹操?”
曹操谦逊道:“坊间所传,当不得真。”
董卓大笑:“曹校尉过谦了,今日能与曹校尉共谋大事,我之幸也!”
随即又让刘备、曹操近席而坐。
不多时。
刘表亦至。
刘备再次引荐道:“此乃北军中侯刘表刘景升,闻董并州欲行大事,特来相助。”
董卓忙起身行礼:“刘中侯之名,我也早有耳闻,常有结交之意,恨无机会。有刘中侯相助,大事可期矣!”
而在内心,董卓却是越来越惊。
刚开始以为刘备是带着六千兵马想入洛阳争抢功劳,听闻刘备只有两千兵马时董卓又松了口气。
此刻见刘备与曹操和刘表关系匪浅,董卓又生忧虑。
尤其是刘表,这原本是盖勋联络的援手,如今没有跟盖勋齐至,反而比盖勋先至,还是由刘备引荐。
这其中的隐意就不言而喻了。
刘备这是在告诉董卓:要干大事就好好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随着西苑议事的消息传递,洛阳诸公也陆陆续续的抵达西苑。
淳于琼最终还是来了西苑。
不过淳于琼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护着何太后一起来的。
牛辅虽然能找理由阻挡淳于琼,但并不能阻挡带着淳于琼的何太后。
袁绍由于离得最远,兼之又将西园六千人马都带入西苑,路上就耽误了不少时间,来得也最晚。
“袁校尉何以来迟啊?”刘备热情的打着招呼。
袁绍如今虽然是何进任命的司隶校尉、持符节行大将军事,但并没有经过尚书台直接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刘备也只承认袁绍的中军校尉一职,故而直呼“袁校尉”。
袁绍听得心头烦躁不已。
大耳贼,不要以为我怕了你!
等我执掌大势,第一个就要收拾你!
我会成为大将军,大将军就是我!
冷哼一声,袁绍反怼道:“刘雍州倒是来得挺快的。可惜来得快不一定就能掌握大势。”
刘备笑道:“袁校尉言之有理。董并州来得最晚,却能主持今日的西苑议事。”
大耳贼!
袁绍本就因董卓的事而烦躁,此刻刘备哪壶不开提哪壶,让更是袁绍气恼不已。
“本初,这边坐。”
见袁绍吃瘪,袁隗出声招呼。
袁绍犹豫了片刻,走到袁隗右方坐下,而在左方则是袁基。
见众人都到齐了,董卓也不废话,直接取出密诏,让李儒宣读。
随着一句句的密诏内容念出,袁绍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
当李儒念到“翊戴嗣君”时,袁绍再也忍不住了,起身喝道:“简直荒谬!董卓,你怎敢矫诏?”
袁绍知道诏书是真的吗?
肯定知道。
然而袁绍不能承认诏书是真的,亦或者不敢承认诏书是真的。
若是承认了,那岂不是今日就要翊戴刘协为帝?
刘协当了皇帝,那这洛阳还有他袁绍什么事吗?
不论如何,哪怕是耍混不讲道理还是直接用兵威震慑,袁绍都不能承认立刘协为帝的合法性。
“袁校尉何出此言啊?此诏是先帝亲手交付给刘雍州的,何来矫诏?”董卓冷笑,对袁绍的反应也有预料。
想阻止我扶立新君?
你有这个本事吗?
我一生前程都在扶立新君上,岂能让你破坏?
别说你是袁绍,就算再加上袁隗、袁基也不行,谁阻挡我,谁就是我的生死仇敌!
董卓看着袁绍的眼神渐渐露出了杀意。
袁绍却是不惧,厉声喝道:“先帝故去已有数月,怎未见刘备拿出密诏?而今大将军刚死,你就拿出密诏,其心可诛!你这是在欺负太后以及陛下孤儿寡母没人相助吗?”
“哼!我受大将军所托,持符节享专命击断之权,诸事不用请示,皆可自断。”
“若你承认是在矫诏然后返回并州任职,我可以奏请陛下不论你今日无礼之罪。若你执意如此,休怪我不讲情面!”
被袁绍倒打一耙,董卓的脾气也是上来了,喝道:“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
袁绍大笑,向在场众人拱手:“天下事,在皇帝,在诸位忠臣。你,不过是一个矫诏之辈,又待怎么样?”
被袁绍一口一个矫诏,董卓的脾气也上头了,竟然直接拔剑指向袁绍:“竖子!尔要试试我宝剑是否锋利吗?”
袁绍亦是脾气上头,拔剑指向董卓:“你剑利,我剑未尝不利!”
气氛陡然变得紧张。
曹操看向刘备,却发现刘备竟然在将桌上的果子分成两个阵营,玩得不亦乐乎,仿佛完全没注意到这场争执。
“哈哈哈——”
就在董卓和袁绍对剑互怼的时候,袁隗大笑出声,夺下袁绍手中剑,笑道:“本初,就事论事,何必激动。”
紧接着又扫向众人:“这样相争,也争不出个结果。不如这样,支持董并州的请站起来,若是人数过半,我们再仔细讨论废立的利弊。”
被袁隗目光扫到的大臣纷纷低头。
刘宏死后,袁隗就与何进一同录尚书事。
何进是武夫又在重点谋划对付宦官,故而实际上是袁隗一人在录尚书事。
虽然只有四个月,但袁氏威望本就重,有录尚书事加成,敢直面袁隗的都没多少,更别说支持董卓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