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刘备歃血为盟,分袁而制之(求追订(1/2)

第127章 刘备歃血为盟,分袁而制之(求追订求月票)

刘协内心,颇为复杂。

既有不甘,亦有无奈。

换句话说:“大汉不能没有皇叔”亦可以理解为“大汉可以没有刘协”。

然而刘协却没有自知之明,他能有今日都是自己作的。

如果刘协一开始就完全信任刘备,且能如刘禅视诸葛亮为“相父”一般将刘备也视为“相父”:政事无巨细,咸决于备。

以刘备重情义的秉性,如果断定刘协是完全信任而不是伪装,或许还会让刘协当一个中兴之主,让自己当一个诸葛武侯式的丞相。

然而现实没有如果。

事实上是:刘协一开始就不信任刘备,更存有“蹇硕若能诛杀何进,刘备能用则用不能用则杀之”的念头。

现在拜刘备为“皇叔”,又呼“大汉不能没有皇叔”,并不是因为刘协变得完全信任刘备了,而是刘协需要刘备这个皇叔来震慑想要颠覆汉室的宵小。

刘协不是知道错了,而是知道不认错就要死。

倘若有朝一日刘协发现不需要刘备也能震慑想要颠覆汉室的宵小时,刘协会毫不留情的将刘备抛弃。

刘备对此也看得很通透。

也不会因为刘协恭敬的喊出“大汉不能没有皇叔”就信以为真。

纵观古今中外,帝王大多无情。

即便似刘禅这般“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闇之后”的中庸之主都少之又少。

东汉幼儿园现象又极其严重。

少年继位,自小承受太多的磨难,天然多疑成性。

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就不断的扶持一个又一个的新势力去制衡旧势力。

势力越多,争斗就越多。

看似有权谋手段,可对天下万民而言却毫无益处。

都顾着争斗了,谁还会着眼于天下万民?

卧薪尝胆虽然是个励志词,但与之伴生的句却是“可以同患难,不可同富贵”“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刘协亦是如此心性。

刘备不想当一个虽然能青史留名但会憋屈而死的“忠臣”。

刘备的志向自始至终都是出任大汉皇帝!

跟大唐东半球话事人、唐太宗、天可汗、秦王、太尉、司徒、尚书令、中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蒲州都督、领十二卫大将军、上柱国、天策上将李世民一般:

令行四方,万国来朝。

如此,也就对得起前世今生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了。

至于刘协。

若是今后态度好不作死,刘备就让刘协当个公享清福。

若是态度不好如更始帝一般作死,刘备就只能效仿光武帝直接称帝讨伐汉贼了。

皇叔这个称号,除了对抗挟天子以令诸侯外,也是为了应对刘协效仿更始帝作死。

虽然不一定会有这种情况,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乱世之中,苟命就已经很艰难了,刘备还要立志当皇帝,这明枪暗箭都不知道有多少!

若只顾着嚣张又不谨慎防范,何进就是前车之鉴。

半个时辰后。

刘备、曹操、刘表、刘岱、盖勋,齐聚一堂。

“恭喜玄德,今后就得称呼你一声‘皇叔’了。”曹操举樽敬道,内心说不尽的羡慕。

刘备回敬轻叹:“孟德兄还是直呼我表字吧,我请陛下认我为皇叔,也是无奈之举,唯保命尔。”

曹操、刘表、刘岱皆笑,唯有盖勋明白刘备这句“唯保命尔”是什么意思。

盖勋很早就知道刘协并不信任刘备。

想到过往种种,盖勋亦不由内心暗叹:若先帝及陛下肯信刘备,又何至于今日让董卓为司空;董卓一向贪婪,即便有刘备震慑,也不可能改变秉性。

唉——

深谙董卓秉性的盖勋,对刘协今后的处境深感忧虑。

与众人寒暄后。

刘备又正色而道:“诸君除盖徐州外,都是第一次出任一州刺史。我有数言,出我之口,入诸君之耳,切莫外传。”

见刘备神色凝重,众人也纷纷敛容。

刘备转而凝声道:“孟德兄也知道我擅长谶纬之学。近日我夜观天象,发现‘主星黯淡,客星明亮’的天象不仅没有因为何进、宦官的死亡而消亡,反而还愈演愈烈了,大乱之象并未消失,亦或者说,真正的大乱还没有到来。”

曹操吃了一惊,道:“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嗣君今日才登位,所以主星黯淡的天象还未改变?”

刘备摇头:“天象预示的都是未来,而非当前,按理说昨日西苑议事后,天象就应该有所改变。如今天象未变,我估计这大乱之象或许与主星无关。”

盖勋道:“我虽然不太懂谶纬之学,但我以为,主星黯淡或许并非是谁为天子,而是朝廷内部官吏腐败对各州郡失去管控;客星明亮也不是指何进、宦官等人,而是各州郡官吏贪腐、豪贼不法、叛军横行,以至于民不聊生,路多冻骨。”

刘备有些惊讶的看向盖勋,道:“盖徐州之言,振聋发聩。倘若主星黯淡对应的是朝廷内部官吏腐败,而客星对应的是各州郡的官吏豪贼叛军,那我等今后,任重而道远啊。”

盖勋语气一凛:“既为朝廷牧守一方,我等自当尽力。不过区区官吏豪贼叛军,我又有何可惧?”

区区?

曹操微惊:盖徐州你还真是没把这些人当人啊。

想到盖勋的生平,曹操又释然了,别看盖勋年龄不小了,可年轻的时候也是个狠辣果决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