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刘备为蔡邕所重,真吾婿也(求追订(1/2)

第131章 刘备为蔡邕所重,真吾婿也(求追订求月票)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蔡邕自个儿就是个不畏权贵折腰的性子,哪怕明知道会得罪权贵也会直言上疏。

即便“亡命江海,远迹吴、会”,也不改秉性,只要我不死,我该弹劾你依旧会弹劾你。

故而。

对刘备鞭打督邮、暴揍京将、罢免腐吏、惩杀豪贼、怒杀奸宄等等在旁人眼中“恣意妄为”的举动,蔡邕不仅不认为刘备没规矩反而还认为刘备干得漂亮。

换而言之,刘备干了蔡邕想干又没能力干的事。

蔡邕以文名扬于世,也只能以讲道理的方式来弹劾不法,若讲的道理没人听,蔡邕也没办法应对。

刘备却与蔡邕不同,虽然刘备也喜欢跟人讲道理,但刘备讲的道理若是没人听,刘备就会使用武力。

在蔡文姬一事上,黄琬其实误会了蔡邕。

由于蔡文姬自幼跟着蔡邕颠沛流离、兼之及笄三年后都未寻到良配,蔡邕心有愧疚,这才撒网式的为蔡文姬求觅良配。

然而慕蔡邕之名愿意求娶蔡文姬的虽然很多,但付出实际行动的却一个也无。

譬如河东卫氏,给蔡邕来信时吹得天花乱坠,更许诺族中少有贤名的卫仲道娶蔡文姬为妻。

卫仲道自小就是神童,蔡邕在洛阳时就有听闻,故而对卫仲道也很满意。

本以为这桩婚事成了,结果卫氏又以宦官势大,缓个几年也不急为由一拖再拖。

蔡邕虽然很气但也无奈,毕竟当初得罪的权贵实在是太多了,连蔡邕本人都不得不避祸江海,卫氏会有顾虑也很正常。

可蔡文姬早已及笄,卫氏能拖,蔡邕不想拖。

恰巧这个时候,黄琬派人为刘备说媒。

虽然刘备出身寒微,但不畏权贵,敢鞭打宦官的义子,敢揍大将军属将,这秉性直接就让蔡邕动心了:这简直比老夫当年还猛啊!

于是蔡邕兴冲冲的就带着蔡文姬返回陈留古宅,准备找个机会跟刘备见个面,看看黄琬口中的奇才是何等英雄豪杰。

不曾想,刚回陈留不久,洛阳就发生大事,外戚势力和宦官势力都被灭了。

蔡邕昔日得罪的权贵或死或逃或失势。

闻讯后,不仅有陈留及周围大族派人来说媒,河东卫氏也急急派人来寻蔡邕。

这让蔡邕颇为不爽:我还活着都如此势利,我死了岂不是得将我女儿赶出家门?

正好董卓派人征辟蔡邕为博士祭酒,蔡邕又闻刘备因诛杀外戚宦官有功而被天子拜为皇叔,遂决定响应董卓的征辟。

本就欣赏刘备一介寒微出身就敢不畏权贵,如今更是成了大汉皇叔。

这样的英雄豪杰,蔡邕自然不愿错过。

蔡文姬对刘备亦有好奇。

有蔡邕这个得罪权贵被迫逃亡江海的亲父经历在前,蔡文姬是很难想象是何等英雄豪杰竟能将洛阳的权贵踩在脚下!

更令蔡文姬惊叹的是:刘备还不到三十!

司空府。

董卓今日的心情颇为不错。

原本以为蔡邕会拒绝征辟,没想到蔡邕会欣然应就,更是几乎没有任何迟疑耽误就驱车来洛阳了。

这让董卓不由暗暗得意:我连蔡邕都能召之即来,这难道还不能说明我在士人眼中的名望地位吗?

我,董卓,大汉司空,士人垂首,天下名望!

若董卓得知,如果没有刘备蔡邕压根不会来,甚至于今日赴宴都只想侧面了解刘备,估计有多得意就会有多沮丧。

虽然不是专门为了董卓而来,但蔡邕还是挺给董卓面子的,并没有因为董卓武夫出身就心存鄙夷,反而还盛赞董卓奉密诏扶立新君之举。

与蔡邕聊得越久,董卓越是开心。

又以蔡邕为侍御史,参与皇帝巡狩,承担查处诸侯王案件、提拔地方贤吏等职能。

蔡邕亦是欣然接受。

聊到兴致处,董卓忽又问道:“听闻蔡公有女待嫁,州郡大家纷纷求娶,今日洛阳城外为求蔡公之女者,更是车马不息。不知蔡公可有中意之人?”

原本董卓是不关心这事的,只因董卓的侄儿董璜听闻蔡邕要入洛阳后,竟私下寻到董卓,欲求娶蔡邕之女。

若不是因为董家几兄弟目前就一个成年男丁,董卓都想将董璜揍一顿了。

我刚把蔡邕征辟入洛阳,你就要去求娶蔡邕之女,万一将蔡邕吓跑了,你赔个蔡邕给我啊。

最重要的是:董卓还自吕布口中得知刘备也在求娶蔡邕之女。

眼下董卓尚未完全掌握权势,董卓还没傻到为了个女人就去得罪刘备。

不得不说,吕布挺会来事儿,也知道谁才是爷,道德底线十分灵活。

更故意在董卓面前提及刘备之所以会留在洛阳不回雍州是因为有意求娶蔡邕之女。

说者有心,听者有意。

董卓一听刘备也在求娶蔡邕之女,瞬间就打消了要为董璜求娶蔡邕之女的想法,更有意向刘备示好。

若让刘备抱得美人归,以后让刘备帮点忙,刘备总不能拒绝吧?

听董卓询问,蔡邕沉吟了片刻,不答反问:“不知董司空以为,刘皇叔此人,为人如何?”

蔡邕中意之人竟然也是刘备?

董卓暗道侥幸。

我若今日强行为董璜求娶,岂不是将刘备和蔡邕都得罪了?

还好有我儿奉先今日提醒,否则我犯大错矣!

这义子认得值,今后要好好培养。

不像我那侄儿,整天就想女人,男儿大丈夫当以功名为重,何患无女人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