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文姬慕刘备,皇叔真奇人也(求追订(2/2)
论辈分,顾钺还是顾雍的族姊。
因顾钺之母是丹阳山越人妾室,兼之自小又奇丑力大能吃,常受冷落,更是在十岁时被扫地家门。
顾雍怜其遭遇,常有资助,又见其相貌奇艺,便聘人教顾钺练武。
或许是有丹阳山越人凶悍血统,兼之天生力大,顾钺也是练就了好本事,寻常贼匪都近不得身。
自吴郡到陈留,死在顾钺双刀之下的贼匪都不下十人了。
面对刘备的许诺,顾钺却是摇头:“少主对我很好,还为我取表字武柔,我不行你的方便,也不要你的好处。”
见顾钺不肯收受好处行方便,刘备不怒反喜。
有这样的女中豪杰护卫蔡文姬,刘备也更安心。
想到这,刘备道:“这样吧,铁钺我依旧会送你,你只需替我传个话,就言我怜军士辛苦,想请文姬抚琴,以示慰问之意。”
“这五百幽州精骑皆是护卫雍州的忠勇男儿,我为皇叔、雍州牧,而文姬今后亦会嫁为我妻,今日若能听到文姬抚琴之声,必会士气更盛。”
顾钺迟疑了片刻:“皇叔稍待。”随后转身向马车走去。
听到刘备的要求,蔡谷不由蹙眉:“军汉皆是粗鄙之人,对着军汉抚琴,他们听得懂吗?皇叔这要求太过于无礼。”
蔡文姬却是应声而笑:“叔父莫要对皇叔有成见。况且皇叔言之有理,他们都是护卫雍州的忠勇男儿,而我今后也会嫁与皇叔为妻。皇叔怜军士辛苦请我抚琴,我又岂能坏了皇叔的兴致?”
随后,蔡文姬回头对顾钺道:“武柔,你转告皇叔,稍后我会弹奏军曲《无衣》,以慰诸君。”
无衣即根据诗经中的秦风·无衣所改编的军曲,秦汉轮转,曲调虽然略有不同,但宗旨都相似。
抒写的都是将士们在大敌当前之际,以大局为重,一听“王于兴师”,便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奔赴前线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又朗朗上口。
再加上雍州又是旧三秦之地,且这一路走来,刘备偶尔也会让人擂鼓奏曲,奏的也是无衣军曲,亦见蔡文姬的细腻。
蔡谷虽想劝阻,但看蔡文姬语气坚定,遂又叹了口气不再开口。
顾钺得了吩咐,遂将消息传回。
刘备大喜,将消息传遍全军后,又让军中鼓手聚鼓和声,以壮声威。
这五百骑兵,皆知车中女子乃是刘备今后的正妻,闻听此讯后,亦是纷纷欢呼。
不多时。
五百骑兵除了巡视警戒的,全都聚集在了马车周围。
蔡文姬也戴上帷帽遮面,走下马车,顾钺则是将琴搬出摆好。
蔡谷虽然不太情愿,但此刻也没扫兴,与顾钺一左一右立在蔡文姬身侧。
伴随着曲乐响起,众将士的呼吸也随之变轻,只剩下蔡文姬的曲声。
随着和声的鼓声响起,逐渐振奋人心的曲鼓声也带动了众将士的情绪,纷纷和声唱: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在琴鼓声伴月下振奋人心的合唱,配合默契又令人热血沸腾,即便是原本心有不屑认为军汉不懂欣赏的蔡谷,也忍不住对眼中的军汉有了改观。
虽然说不出具体的感觉,但蔡谷能觉察到刘备这五百骑兵给人的感觉是与众不同的。
如果非要词来形容,蔡谷就想到了“睥睨”二字。
在初时,蔡谷觉得军汉不懂欣赏,亦是对军汉居高临下的睥睨;而现在,蔡谷竟有一种在场军汉都在居高临下的睥睨,而被睥睨的,竟然是自己?
令蔡谷更惊讶的是,旁边原本也没开口和声的顾钺,也受到感染,和声同唱。
在顾钺唱的时候,蔡谷感觉顾钺看自己的眼神竟也有居高临下的睥睨。
“这就是强军之势吗?”蔡谷不由喃喃低语。
下意识的,蔡谷也低声和声,到了最后竟也随着琴鼓节奏的加快和变高而提高了声音。
一股久违的热血仿佛在蔡谷心头跳动,让蔡谷仿佛回到了二十年前,那个时候的蔡谷跟蔡邕一样都是天不怕地不怕,自认为可以通过所学才识和直言敢谏让天下变得更好。
可自从任卫尉的从叔蔡质被诬陷下狱而死后,蔡谷就没了意气风发,逐渐从天不怕地不怕变得圆滑世故,开始明哲保身,只敢在私底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清高。
而今,这股感觉又伴随着一曲《无衣》合唱再次归来,让蔡谷又是忐忑又是怀念又是不舍,又怕失去。
直到回到马车后,蔡谷都还沉浸在方才热血回归的感觉中不愿走出,仿佛在害怕走出来后就再也感受不到了。
蔡文姬的感受同样深刻。
跟着蔡邕自小漂泊流离,蔡文姬也见了不少的军士。
然而在蔡文姬的感觉中,此生见过的军士,没有任何一支能比得上刘备麾下骑兵,那是一种难以言喻却又天然觉得刘备麾下骑兵很强的奇特感觉。
尤其是在军曲结束后,那齐呼的“冻死不折屋,饿死不虏掠”军号,让蔡文姬更是惊讶。
自古至今,真的会有“冻死不折屋,饿死不虏掠”的军队吗?
这样的军队,蔡文姬没见过,也难以理解,然而刘备见过,也曾近距离接触过。
尤其是当灾难突发之后,在绝境黑暗中看到的光,更深深的刻进了刘备的骨子里。
刘备知道时代不同难以复刻,甚至还可能因此受到反噬。
尽管如此,刘备依旧想要去尝试。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路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看着又恢复了常态的众军士,蔡文姬亦不由惊叹:
“皇叔,真奇人也!”
b站听,无衣,感觉更棒,但不建议半夜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