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八州大乱,袁术竟偷袭刘备(求追订(1/2)
第140章 八州大乱,袁术竟偷袭刘备(求追订求月票)
在这个时期改田政,得天独厚。
刘备受封“皇叔”且又在洛阳募了一大批钱财入长安,在权力、财力、兵力上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
雍州户口基数少大户基数更少,八十余豪贼被杀余威尚在,即便大户有怨言也没人敢牵头反对。
正值今年收成不好,佃农们若按往年的交租方式就没有足够的粮食可以留为己用,对大户有天然的仇视。
刘备又连哄带吓,利用跟自耕农签订新契以及核查旧账,倒逼大户主动与抗租佃户签订新契,同时以两成的分成差价来保留佃户与大户的谈判空间。
若在这个秋收就将规矩建立,等今后南阳士民入关中后就有了旧历可循。
总不能关中接纳了南阳士民,还要让关中为南阳士民的到来而去开特例吧?
若开了特例,关中士民必然会有怨言。
规矩,得一开始就得用雷霆手段立好。
只要现在的雍州士民和今后迁入的南阳士民都习惯了这个规矩,刘备的州府信用也就建成了。
信用一旦建成,今后诸多事都能变得游刃有余。
等雍州崛起后,又会让更多人都踊跃支持刘备。
而面对其他州郡的落后规矩时,刘备培植的新兴势力也会对旧势力产生鄙视链。
蛮子就是蛮子,不懂礼数,只会将人当牛马。
难道不知道只有将人当人才能让人创造更多的财富吗?
什么?
我给你们讲道理,你们竟然听不懂?
果然,你们都是群不讲理的蛮夷,需要接受我等的教化才能明白何为道理。
而田政的推进也如刘备所料,基本上没泛起浪花,顶多荡漾了几圈涟漪。
随着州府信用的建立,参与兴修水利的人也逐渐增多。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一月就得千钱,足以令人心动。
这期间。
赵云、张辽、典韦三营也轮流而出,威慑安定郡、北地郡和冯翊郡方向的贼人和胡寇。
之后河东郡传来消息,白波贼郭太引兵进犯河东,徐荣虽然未败但也不能胜,刘备遂调典军校尉张辽前往河东助荀攸平叛。
又有张辽来信称陇西郡羌胡有犯汉阳郡的迹象,且送上了贾诩的平羌十六策,请刘备决断。
删掉了其中十五策后,刘备只留一条相对平和类似于诸葛亮定南中的“攻心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刘备要的是威服诸戎而非屠杀诸戎,诸戎若肯主动并入大汉,学习大汉的文化,遵守大汉的法度,爱护大汉的士民,抵御大汉的敌人,那就是大汉之民。
而在雍州之外。
叛军势力,也完成了初期部署。
袁绍、丁原、王匡、桥瑁屯兵河内;张邈、袁遗、鲍信、孔伷屯兵酸枣;袁术屯兵鲁阳;韩馥则留在邺城,为联军筹集军粮。
群雄都举荐袁绍为盟主,袁绍又自号车骑将军,为群雄假授官号。
袁术虽然很不爽袁绍当盟主,但也没去争执。
丁原、王匡等人都与袁绍友善,会推举袁绍为盟主也在袁术意料之中。
盖勋、刘岱、刘表、曹操四路刺史,就任并不顺利。
盖勋在入徐州后,虽然得到陈登相助入下邳,但徐州刺史陶谦不愿交权,联合臧霸、孙观拒听号令,广陵太守张超欲北上会盟也举兵攻打盖勋。
刘岱经由豫州入庐江,虽然得到了庐江太守陆康的支持,但丹阳太守周昕也响应了袁绍号召,亦举兵与刘岱对峙。
刘表匿名入荆州,单马入宜城,虽然得到了中庐县人蒯良、蒯越及襄阳人蔡瑁等的支持,但因袁术控南阳、苏代控长沙、贝羽控华容、曹寅控武陵、张虎陈生控襄阳、刘祥控江夏,同样处境艰难。
曹操最惨,由于兖州几乎都是袁绍同盟,袁绍又深恨曹操,在兖州全境悬赏千金追杀曹操,以至于曹操半步不得入。
幸有豫州牧黄琬素知曹操有英雄气,借了一千兵给曹操,让曹操驻守小沛抵挡袁绍任命的豫州刺史周喁,黄琬则驻兵阳翟抵挡袁术。
幽州的刘虞则是在袁绍门客张津的游说下,表态支持袁绍讨伐董卓刘备,并让鲜于辅、齐周等人也数千骑兵相助。
公孙瓒得知消息后,力劝刘虞不可轻信袁绍,刘虞不听,反而怒斥公孙瓒纵兵掳掠百姓,与董卓刘备是一丘之貉。
本就不甘心受刘虞节度的公孙瓒闻言大怒,遂举兵与刘虞对抗,张纯张举的旧部也因为憎恨刘虞而归附公孙瓒,刘虞不得不急召鲜于辅、齐周等人返回与公孙瓒对峙。
青州刺史焦和虽然也响应了袁绍,但前脚刚走,后脚青州黄巾便开始攻打城邑,焦和只能无奈返回与青州黄巾对峙。
一时之间,幽、冀、青、徐、兖、扬、荆、豫,八州战乱皆起,各州郡太守、国相、县令、世家、豪强、黄巾、水贼等或是响应袁绍或是各据民兵而于当地称霸。
鲁阳。
袁术在此聚兵多日。
黄琬在豫州本就威望极重,麾下从事荀彧和大将许褚及三千葛陂兵在豫州也是威名赫赫。
换个好战的,直接就怼袁术脸上了。
偏偏黄琬还很谨慎,不但固守不战,还将陈王刘宠的数千张强弩也借来分守诸城。
别人守城都是当乌龟,黄琬守城直接变刺猬,敢咬一口就是满身刺。
即便袁术控南阳之众又有荆扬豪杰引兵相助,也奈何不得黄琬半分。
看着袁绍在北方声势浩大,而自己却只能被黄琬阻挡,袁术是又气又无奈。
“诸位都是州郡豪杰,平日里都自诩州郡无双,如今我等坐拥三万余众,却连颍川郡一个小小的襄城都拿不下。诸位何以言勇?何以言智?”
袁术眼神阴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