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奉天子讨不臣,刘备定大略(求追订(1/2)
第150章 奉天子讨不臣,刘备定大略(求追订求月票)
陈到配合大呼:“我本以为我能百步之外射中绿袍就可称神射,不曾想天外有天人外有神,我自诩为神箭手。而南阳黄忠,可呼为箭神!”
周围骑士,也纷纷呐喊高呼“箭神”“箭神”“箭神”。
那欢呼声,让周围的南阳士民更显呆滞。
怎么就忽然成箭神了?
不就是一介乡野村夫吗?
我阴钊不服!
虽然心头不服气,但方才议论低语的再也不敢嘲笑鄙夷。
百步外一箭射折竹竿,这要射在身体上还不得一命呜呼啊?
众人嘴碎归嘴碎,没人不想要命。
黄忠心中更是感动。
出身寒微,本就心有自卑。
性情高傲,亦是心气所致。
对出身寒微而又有大本事的人而言,高傲性情是守住自卑的最后一道防线。
只要生人勿进,就不会有太多人知道出身的寒微。
出身寒微会受到鄙夷,这是现实。
就如方才,黄忠仅仅在刘备道出寒微身份,就为周围南阳士民所鄙夷。
这些年,黄忠也习惯了。
故而方才听到嘲笑鄙夷的时候黄忠也没去辩解,只是默默的承受。
然而刘备的应对却远超黄忠所料,不论是铁胎弓还是绿袍亦或者陈到和骑士默契的呼喊,仿佛早料到黄忠会受到鄙夷。
又想到刘备还在西园军事就派人征辟自己,黄忠更为感动。
不曾想皇叔竟知世间有黄忠!
我婉拒了皇叔的征辟,皇叔依旧肯为我扬名。
能遇如此恩主,黄忠之幸也。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刘备为黄忠扬名,让嘲讽鄙夷黄忠的人不敢再轻视黄忠,这份恩义,唯效死命!
还未等黄忠缓过神来,又有骑士将一匹通体火红色的战马牵向黄忠。
在黄忠的错愕下,刘备大笑高呼:“此马名为燎原火,乃我近日所得西域骏马。军中大将岂能无骏马?今日便一并相赠。”
看着那火红没一根杂毛的战马,黄忠又惊又喜。
暗暗咬了咬牙,黄忠也不客气,翻身上马,往返奔驰间,又显左右开弓之能,令在场南阳士民更是惊骇不已。
刘备更是欣喜大笑:“此等骑射之术,足与四弟并驾齐驱了。”
刘备麾下虎将中,论武勇,关羽冠绝诸雄;论骑射,则以赵云为首,即便是武勇最强的关羽,在骑射上也远不如赵云。
身为南阳人,却能在骑射上与生长在北方的赵云并驾齐驱,足见黄忠的天赋和努力。
黄忠的骑射,已经不是单论天赋和单论努力就能练成,只有超绝的天赋外加勤勉不缀的努力,才能有今日技艺。
刘备喜欢有天赋的奇才,更喜欢有天赋还努力的奇才。
笑语间,刘备又看到了马车上抚掌欢呼的黄叙和魏延,微微诧异:黄忠难道有两个儿子。
近前一问,刘备更惊:魏延?是我想的那个魏延吗?
看着魏延那眉宇间的高傲之意以及不经意间流露的倔强,刘备越看越喜欢。
常言道: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不管是不是想的那个魏延,刘备对魏延的初始印象非常良好。
只要善加培养,今后必成大器。
直到最后,许攸才自马车而出,拱手贺喜:“恭喜皇叔,又得虎将。”
刘备大笑:“皆是子远之功也。”
遂又引众人入关,酒食款待。
期间。
许攸向刘备细说了入南阳这段时间诸事,让刘备对南阳现状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言谈间,许攸又提到给江夏太守刘祥去信一事,刘备微微一惊,问道:“子远跟刘祥交情如何?”
许攸摇头:“虽然见过几面,但不算太熟。皇叔莫非要招募刘祥?”
刘备端着酒樽细思斟酌。
对刘祥的能力和品行,刘备并不清楚。
可刘祥的儿子刘巴,那可是个连诸葛亮都惊叹的奇才。
虽然历史上的刘巴总是躲着刘备,但那个时候刘巴之父刘祥因为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一事而被南阳士民所杀。
刘表讨厌刘祥,便想将刘巴杀了,还故意让刘祥的亲信去骗刘巴,之后屡屡征辟刘巴,刘巴都不应就。
简单点讲:刘巴跟刘表有私怨,刘备又与刘表交好,刘巴恨屋及乌又瞧不起刘备的武夫身份,自然不愿归附刘备。
然而,现如今情况不同。
孙坚没杀张咨,许攸为助刘表去信给刘祥劝其中立,刘备是皇叔,而刘巴只是个几岁的少年。
大汉的天才文武少年养成,对刘备而言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天子门生,岂是凡俗?
斟酌片刻,刘备遂道:“刘表外表儒雅,内心多疑。刘祥只保持中立而非助刘表,我料其必不会为刘表所容。”
“若非刘祥相助,子远亦不能求谒张咨,就无法遇到汉升,若刘祥有难而我不助,非义者所为。”
“子远可派人前往江夏送信,就言刘祥若不愿留在江夏,可入关中寻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