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合作达成一致!签约仪式:都是传统(1/2)
第81章 合作达成一致!签约仪式:都是传统……
企业团队来到应用电磁学实验室后,第一步就是对实验室进行参观,并初步了解多层锡烯薄膜材料的制备过程。
企业代表和随行专家一起走着,旁边有学校和省科技厅的人员陪同。
作为实验室负责人,也是研究的重要参与人,朱炳坤走在最前面,再次兼职起专业讲解员,讲着材料制备过程。
他已经做了很多次讲解工作了。
对于材料整个制作过程,已经是讲的轻车驾熟、非常专业。
在技术问题上,唯一不能讲的就是衬底的制造,这也是stn-01制造技术的核心。
其他方面就没什么不能说的了。
锡烯薄膜的制备过程都是类似的,到其他实验室也是同样的流程。
在讲解过程中,朱炳坤说起了技术研发过程的艰难,谈到了衬底的不断修正,包括研究投入、研究人员付出的精力,等等。
走在前面听讲解的人员,当然,对于衬底技术非常感兴趣。
东大材料工业集团的经理于建伦忽然开口问道,“朱主任,你们这个衬底,是不是张明浩研究出来的?”
朱炳坤听的一愣。
北方材料研究院的副总经理刘国波就走在旁边,他顿时疑惑问道,“于总,衬底是谁研究出来的,有区别吗?”
“不是区别,我是好奇啊。”
“哦?”刘国波有些不明白,其他人也侧耳听了起来。
于建伦笑道,“你们知道新创科技吧?他们最近研发有突破,据说是搞出来一个半导体模型,能够直接计算半导体衬底的特性。”
“也就是根据所需半导体器件的特性,来计算所适合的衬底。”
“你们想想,这有多厉害?”
“呼啦~~~”
周围的人都感到很惊讶,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
“以半导体器件的特性来计算衬底,以后研发就轻松多了?”
刘国波思索着判断道,“能少走弯路?”
“少走很多弯路!”
于建伦说道,“这个事情,半导体行业圈子里都传遍了,而新创科技的半导体模型就是和张明浩合作研发出来的。”
“所以,朱主任说起衬底研究,说根据数据分析计算,我就想到了。而且我看报告上,张明浩是成果贡献最大的吧。”
他说完还强调一句,“我不知道具体,就是好奇问问。”
所有人顿时看向了朱炳坤。
朱炳坤最初愣了一下,反应过来又觉得没什么,他轻轻点头,笑着捧了一句,“于总,您真是神通广大了,这也能猜到。”
“哈哈~~~”
这一句捧的于建伦很是得意。
其他人也不由谈起了张明浩,能主导研发出高价值的半导体模型,又能设计出让多层锡烯薄膜稳定生长的衬底方案。
在衬底促进元器件生长的科研领域上,对方无疑是真正的超级天才。
……
在对实验室进行参观以后,两个企业团队的随行专家一起对于材料以及制造技术进行评估。
材料,并不止有stn-01,还有制造过程中的副产物stn-02。
stn-01,是常温导电率极高的多层金属烯原子材料,最大的价值也在于常温近乎超导的特性。
stn-02的原子层排列并不规整,锡烯薄膜生长过程中出现了瑕疵影响了整体特性,不具备常温近乎超导的特性。
但stn-02也是有优点的。
stn-02拥有金属中最高的热电优值,即便远没有达到商用的程度,但迭加高热传导以及伊辛超导特性,一些小方向上也具有应用潜力。
两家企业对于stn-01、stn-02材料,早就已经做好了评估。
stn-02是副产物暂且不谈。
stn-01的优点明确,但缺点也非常明显,最大的缺点就是制造成本太过高昂。
在了解了全部制备过程以后,专家团队又发现了另一个缺点——技术改良空间十分有限。
仅仅是制造成本高,提升改进技术、改进工艺,做一系列的研发探索,再加上大规模的制造,就可以让成本大大降低。
stn-01的情况不一样。
stn-01是利用稳定的衬底催生方案制造出来的,制造过程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不改变衬底的情况下,技术的改良空间十分有限。
换句话说,后续很难通过研发来大规模增加成品率。
另外,stn-01不是常规的化合材料或合金材料,而是一种需求依靠稳定原子排列才能表现出特性的科技材料。
这种材料不能磕碰,材料分割也非常复杂,并不是直接切下一小块就能用的。
当然也有好的方面。
比如,衬底材料可以重复使用,衬底损坏也可以融化再加工。
一旦大规模投入研发以及标准化生产,实验室制备成本最高的衬底反倒不是问题,成本主要集中在特殊制造的锡粉、活性剂、维持生长环境需求、后期材料提取高精操作等等。
在商业价值方面,企业团队的评估也并不乐观,主要还是制造成本太高。
成本太高,绝大部分领域就用不了。
……
上午是对实验室进行参观,查看研发资料、查看材料样本等等。
下午进入正式商谈阶段。
实验室不需要直接出面,学校有专门商谈成果转化的团队。
省科技厅也来了官员。
学校和省科技厅都是站在实验室里一方的,对于学校来说,他们也是有一定比例所属权的,也等于是给自己谈合作。
实验室一行人则进行旁听。
张明浩、朱炳坤以及陈帅都来了,薛坤、方慧敏被排除在外,主要还是性格原因。
薛坤的老实木讷不适应这种场合。
方慧敏有时会一惊一乍的,还不如就回实验室等消息。
两家企业一起来谈材料技术转让,相互之间并不是竞争关系,反正像是一个团队,他们会一起拿到材料相关的技术。
这是上级部门做出的决定。
如果只有一家企业来谈合作,拿下技术就等于实现了垄断,垄断会产生很大利益的同时也会阻碍技术进步。
两家公司一起拿到技术,后续就必定会产生竞争关系。
研发上的竞争、制造成本上的竞争、拓展市场空间的竞争,等等。
有竞争,才会有进步。
两家企业都是被科技部指定来的,和学校方面所进行的并不是纯粹的商业谈判,但他们给出的报价也不能太离谱,否则学校、省科技厅,甚至是省-政-府方面也会不满意。
谈判,还是存在唇枪舌战的。
企业团队方面强调的是制造成本高,技术改进空间有限,商业价值就严重受限。
“成本高,技术改进空间非常小,哪怕进行大规模生产,stn-01依旧只能靠运气、靠概率才能制造出来。”
“而且,stn-01的切割、使用成本都很高,就像是个瓷娃娃一样,磕了碰了都不行。”
“以现有的制造成本来看,能想到的应用方向只有极少数高科技领域。”
“比如,航天。”
“但是,航天局会高溢价买材料吗?除非是政-策允许,我们不可能把材料卖给nasa吧?”
“至于stn-02,副产物,国际热电金属材料市场少的可怜,大部分还都在实验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