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一事一议,特事特批,我们省里支持!(2/2)

张明浩想想道,“材料制备上,我们不是专业的,是不是可以邀请一个材料专家加入项目组?”

“谁?”

“韩晓旭教授!”

张明浩道,“韩教授经验丰富,制备材料质量高,如果他加入我们的研究,材料上的问题都能解决。”

朱炳坤三人对视一眼,马上同意了他的提议。

但是,另一个问题又来了,他们的研究是独立完成的,用的都是实验室经费。

如果邀请其他人加入研究,也不能继续用实验室经费了。

那等于是用实验室经费来雇佣别人来工作。

一方面,实验室经费不能随便使用。

另一方面,没有项目的名头,和之前找韩晓旭教授帮忙也没什么区别。

在没有项目的情况下,用实验室经费直接做出成果也太亏了。

这毕竟是基础科学研究。

现在研究有了进展,但还没有达到能公开发表的程度,把成果提交给科学基金和公开研究也没什么区别。

‘同行们’很快都能知道。

这就等于自己想了个好方法,告诉了同行竞争对手,免费给竞争对手指了路。

陈帅想了想,说了个建议,“这样吧。我们申请不到科学基金,就申请省里的基金。”

“我们在省里立项。”

“省里的经费申请容易的多,审核速度快,今年有‘一事一议’重大项目支持计划,最高也能有一千万。”

朱炳坤、薛坤对视一眼,同意下来。

……

张明浩和薛坤原本的计划是在第二天进行实验。

朱炳坤、陈帅有些等不及,他们拉着张明浩和薛坤一起等到了晚上。

马岩制备的材料刚冷却好,才刚离开实验楼,材料就被拿到了实验室进行测试。

他们连续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流动性测定仪的波动高值是‘78’,持续时间长达37秒钟。

第二次波动高值是‘159’,比早上实验效果还要好,持续时间很短暂,只有 13秒。

两份材料,一份持续时间长,一份波动数值高。

这个结果验证了张明浩说的几个点。

波动高值达到‘159’的材料,机器搅拌的时间短,就导致边缘的镍含量比中间高出不少。

另一份材料,机器搅拌时间长,边缘的镍含量比不上前一份,却让镍分布的更均匀,也就增加了流动性的持续时间。

“这两次实验,已经明确验证了边缘镍含量以及镍分布均匀的作用。”

“博士生材料制备可以暂停了。”

“下一步就是找韩晓旭教授,让他帮忙做材料,我们可以邀请他加入项目组。”

朱炳坤简单做了总结。

第二天他和薛坤一起去了非均质材料物理实验室,并对韩晓旭教授进行了邀请。

韩晓旭都有些惊讶,他都快退休的人了,还有团队邀请自己加入项目组做研发。

那当然要同意啊!

朱炳坤团队的实力很强,而且做的都是大研究,他们团队中有一个张明浩,放在全国都很有名气。

上一次张明浩和薛坤找过来做材料,后来发现了张氏现象。

现在是做后续研究,当然要加入,他也希望能在退休前发挥一下余热。

在确定了韩晓旭加入项目组后,陈帅修改了项目申请报告,就提交给了省科研基金会。

朱炳坤带着张明浩去了省科技厅,他们要找负责人谈一下项目。

省科学基金的‘一事一议’重大项目支持计划是有专人负责的,每一个重大项目都要通过省科技厅专门组织的评审。

‘一事一议’,针对每一个项目都会进行单独的评议。

两人来到省科技厅,才刚到二楼正巧碰到了宋凯峰。

宋凯峰正和一个省里的官员聊着。

他见到朱炳坤和张明浩愣了一下,马上问道,“你们这是……”

“谈一下项目!”

朱炳坤简单说明了来意。

宋凯峰听的直发愣,马上问道,“张氏现象?这个研究不是要申请自然科学基金吗?”

“申请被驳回了。”朱炳坤坦然道。

那名官员走过来,好奇道,“驳回?为什么?据我所知,张氏现象是你们发现的吧?”

他说着看向张明浩,笑问道,“你就是张明浩,对吧?天才博士生,还真年轻。”

“您好!”

张明浩和对方握了握手,宋凯峰帮着介绍说是陈老师。

朱炳坤简单说了一下情况。

陈老师顿时问道,“专家评议说方向有问题,是这样吗?”

如果研究方向有问题,项目申请被驳回也是正常的。

张明浩马上道,“我们的方向当然没有问题,他们说有问题,只是因为一个国外的研究。”

和外行人说专业的东西,对方也听不懂。

张明浩想了想,凑到陈老师耳边小声道,“陈老师,我们的研究已经有进展了,而且是大进展。”

“但我们不能提交给自然基金,否则其他人都知道了,您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本来是想着正常申请就可以,结果还被驳回了,所以我们只能找省里支持了。”

陈老师听话,笑了笑。

他盯着张明浩看了好半天,点头笑道,“你们那个超导材料,卖了一个亿对吧?一半都是你的,你可真赚了不少。”

朱炳坤、宋凯峰对视一眼,有些不解。

陈老师继续道,“所以,我愿意相信你。”

他说完对宋凯峰道,“你们有项目支持计划吧?既然是一事一议,也要特事特批,就给他们批一个项目。”

“自然科学基金不支持,我们省里的基金支持,很好啊!”

“这就是我们东川省的项目了!”

弱弱的求一下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