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火龙烧仓,文臣欺君!(2/2)

朱允炆问道:“什么事情?”

“若是粮仓被焚烧!”方孝孺迟疑的开口道:“是不是给燕逆口实,陛下,比起太祖皇帝差远了,如此,如此,岂不是坐实了朝有奸佞?”

“这个!”朱允炆一时之间有些语塞了,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他的目光又落在了齐泰的身上,齐泰眼中急切,又扫过黄子澄、方孝孺二人——他们也纷纷頷首,眼中满是恳请。

他深吸一口气,只觉得胸口发闷,有苦难言

他何尝不想严惩凶手,可齐泰的话戳中了要害:眼下最大的敌人是朱棣,若因內耗误了平叛,他这个皇帝都可能坐不稳。

还有,就是落人口实!

你跟太祖比,差距太大了吧?

“罢了……”朱允炆闭上眼,语气里满是无奈与疲惫:“就依你们所言,暂缓追查,先凑齐军粮。但你们记住,这笔帐,朕记下了!”

“臣遵旨!”三人齐声应道,悬著的心稍稍放下。

就在这时,方孝孺上前一步,躬身奏道:“陛下,如今江南粮仓受损,地方官员人心惶惶,不少职位空缺,若不儘快填补,恐会影响粮草徵集与地方治理。臣有一策,或许可稳定朝局,还请陛下斟酌。”

“讲。”朱允炆睁开眼,语气平淡无波。

“臣以为,可推行『举荐制』。”

朱允炆有些好奇了:“什么是举荐制?”

方孝孺缓缓道,“准许五品及以上官员,举荐品行端正、通晓政务的贤才,填补江南各府空缺的职位,如此才可以迅速的补充官员的缺失!”

朱允炆皱眉:“若是有人贪腐又该如何?这官员不是科举出来的,日后若是出了事情,又该如此?”

方孝孺却是早就有所准备,飞快的开口道:“那便是同时需立下规矩——举荐者需为被举荐人担保,若被举荐人日后贪腐、失职,举荐者一併连坐。”

朱允炆一愣:“连坐?”

方孝孺点头道:“正是如此,陛下,如此一来,既能快速补足官员缺口,確保地方事务正常运转,又能以『连坐』约束官员,减少贪腐;更能让朝中大臣感受到陛下的信任,凝聚人心,稳固朝局。”

朱允炆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顿时就感觉方孝孺简直就是谋国之臣,如今江南官员人心浮动,很多职位空缺,若从科举选拔,耗时太久;而“举荐制”既能快速补位,又能通过“连坐”让官员不敢隨意举荐庸才、贪官,倒不失为眼下稳定朝局的权宜之计。

“准了。”

朱允炆点头,语气终於有了几分缓和,“就按你说的推行,五品以上官员可举荐贤才,担保连坐的规矩,一併写入旨意,昭告天下。”

“臣遵旨!”方孝孺躬身谢恩。

御书房內的气氛稍稍缓和,可朱允炆看著案上被烧毁的粮仓名册,心中仍压著一块巨石。

他知道,暂缓追查、推行举荐制,不过是暂时稳住局面,那些烧仓的蛀虫、贪腐的官员,仍是埋在大明根基下的隱患;而北平的朱棣,还在等著看他的笑话。

他走到窗边,望著远处巍峨的宫墙,看刚刚来了性质,这会儿又消失的无影无踪。

他也搞不懂,怎么忽然间,大明朝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皇祖父留下的大明,曾是何等稳固,可短短一年,就陷入了“外有叛王、內有蛀虫”的困境。

他这个皇帝,像是被架在火上烤,一边要应对朱棣的叛乱,一边要收拾內部的烂摊子,他就是不明白了,为什么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大明朝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此时的北平燕王府內,徐牧正拿著江南传来的密报,对朱棣笑道:“殿下,朱允炆查江南粮仓,结果被人放火烧了仓,他本想追查,却被齐黄方劝住了,还推行了『举荐制』——看来南京那边,已是內忧外患,乱成一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