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朱允炆:朕,可真是太优秀了!(2/2)

路过客栈大堂时,他瞥见邻桌坐著的百户刘能也被按在地上,刘能当日驻守北门,虽未参与张保的行动,却在城破后跟著降卒一起离营,此刻同样成了捉拿对象。

两人眼神交匯,满是难以置信。

河南开封的一处村落里,千户王承正在给老母亲餵药。

他从真定返乡后,没敢声张。

当日城破时,他本想率军抵抗,却被麾下士兵劝住,说再打也是饿死,不如先保命,只能跟著大部队离营,本来以为下场不会太好,没想到,朱棣居然送他们还乡。

这些日子,他靠著燕军给的路费勉强到家,正盘算著日后该怎么办,可锦衣卫的马蹄声还是打破了平静。

当緹骑拿出锁链时,王承的老母亲扑上来哭喊:“我儿是忠臣啊!他在真定还想跟燕军拼命,是被士兵劝下来的!你们凭什么抓他?”

緹骑面无表情地推开老人:“奉陛下旨意,捉拿坐视城破、隨降返乡的千户王承,閒杂人等不得阻拦!”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王承被拖走时,看著母亲瘫坐在地上的身影,心中满是悔恨。

早知道返京是这个下场,当初还不如听士兵的劝,留在北平分几亩良田,至少能让母亲安度晚年。

短短数日,近两百名“失职军官”(含副將3人、参將6人、千户21人、百户158人)尽数被抓,押解回南京的詔狱。

詔狱內,昏暗的牢房里挤满了人,曾经的军官们此刻都没了往日的威风,有的捶打著墙壁咒骂,有的蹲在角落流泪,更多的人则是茫然——他们想不通,自己放弃燕军的优待,执意回到朝廷,即便有未阻献城之过,却也从未降敌,为何换来的却是纵容叛贼的罪名和冰冷的枷锁。

“我他娘的真是瞎了眼!”

千户赵武狠狠捶了下地面,“北平那边给我五十亩良田,还说能让我儿子去北平府学读书,我愣是没答应,说要回来向陛下请罪!结果呢?陛下把我当叛贼同党抓!早知道这样,我还不如跟著燕王干!”

“別喊了!”一旁的副將周显有气无力地开口,“咱们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陛下不给粮食,饿著我们,如今真定大败,这过错肯定不在皇上身上,这是要拿咱们当真定大败的替罪羊,,咱们这两百人,怕是活不成了!”

牢房里瞬间陷入死寂,只有铁镣碰撞的叮噹声,和偶尔传来的嘆息。

这些曾经的朝廷军官,此刻才明白——他们所谓的忠诚,在朝廷的甩锅和立威面前,不过是一枚可以隨意丟弃的棋子。

而文华殿內,朱允炆正看著锦衣卫送来的拿人清单,嘴角勾起一丝笑意。他觉得自己终於做了个英明的决定,此举既惩处了失职者,又稳住了民心,还能震慑前线军队。

朕,可真是千古明君,这明太宗指定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