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望风而降,宿州,扬州到手!(2/2)
“朱允炆昏聵,奸佞当道,你我若再为他卖命,迟早是第二个盛庸、平安。”
梅殷上前一步,声音压低却字字恳切:“燕王奉天靖难,只为清君侧、诛奸佞,昨日在徐州,他还为盛、平二人的家人落泪,立誓要为枉死者报仇。宿州若归降,不仅將士们能保全家眷,还能得燕军粮餉补给——你我兄弟,何必再做无谓的抵抗?”
李谦深吸了一口气,他转过身,从腰间解下宿州城门的金钥匙,双手递到梅殷面前:“罢了!我李谦征战一生,不为昏君,不为奸佞,只为护著將士与百姓。今日,便献宿州归降燕王!”
当日午时,宿州四门大开,守军列队而出,手中的长枪倒转,枪尖朝下。
李谦带著官员手捧府库名册与户籍册,跪在城外迎接燕军。
梅殷拍著他的肩膀笑道:“李兄,你这一步,走对了。”
远处,燕军士兵有序入城,街头百姓虽有好奇,却无恐慌——他们早已听闻“燕军不劫掠”的消息,此刻见守军归降,反倒悄悄鬆了口气。
宿州归降的消息传到扬州时,张玉与徐牧已率主力抵达扬州城下。
扬州守將周岩站在城头,望著城外密密麻麻的燕军阵列,脸色惨白——扬州粮库早已见底,士兵们每日只能喝稀粥,昨日还有士兵偷偷逃到城外,带回“宿州归降、燕军粮足”的消息,军中士气早已低落到了极点。
“將军,燕军往城里射布条了!”
亲兵的喊声让周岩回过神。他捡起落在脚边的布条,上面用大字写著“盛庸、平安家眷被斩於南京刑场”“宿州守將归降,將士家眷皆安”“扬州若降,免死免役,还发三月粮餉”。
这样的布条,一炷香的功夫便射进了数十条,很快在城中传开。
百姓们围在街头议论,有士兵家属拉著守军的衣角哭求:“將军,別打了,咱们归降吧,別让家里人再遭罪了!”
周岩看著这一幕,嘆了口气,对身边的副將道:“召集官员,开城议事。”
议事厅內,官员们爭论不休,有人喊著“要为陛下尽忠”,也有人哭著说“再守下去,百姓就要饿死了”。
周岩抬手打断眾人,声音疲惫却坚定:“朱允炆昏聵,奸佞误国,咱们守著这座缺粮的城,既保不住陛下,也保不住百姓。昨日宿州归降,將士家眷皆安,燕军又承诺不伤百姓——今日,我周岩便做这个决定,献城归降!”
反对的官员还想再说,却被周岩的眼神制止:“此事我一人担责,与诸位无关。”
三日后,扬州城门缓缓打开。
周岩带著官员与守军,手捧府库钥匙与户籍册,跪在城外。
张玉翻身下马,亲手將他扶起:“周將军能以百姓为重,是扬州之幸。本王承诺,燕军入城后,绝不伤百姓一人,还会开粮库賑济灾民。”
徐牧跟著入城时,看著街头百姓捧著空碗,小心翼翼地走向粮库,眼中满是期待,忍不住对张玉道:“扬州是南京的门户,如今门户已开,金陵城便近在咫尺了。”
张玉点头,望著南方:“接下来,只需渡过长江,便能直抵南京城下。朱允炆的大明,怕是真的撑不住了。”
夕阳下,扬州城头的“明”字旗被缓缓降下,取而代之的是燕军的“靖难”大旗。
远处,长江水滚滚东流,仿佛正朝著南京的方向,诉说著这即將改朝换代的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