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让我们闹事儿,让老爷来搜刮我们?(1/2)

第94章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让我们闹事儿,让老爷来搜刮我们?

应天府尹衙署张端坐在客座,目光落在对面身著緋色官袍的李至善身上。

这位应天府尹,既是周世昌的远房表兄,又素来与自己交好,正是串联常州士绅的最佳人选。

“李府尹,今日登门,是有一事相托。”

张紞放下茶盏,声音压得极低:“常州府的事,想必你也听说了!”

李至善微微的眯起了眼睛,就听到张紞道:“王强那胥吏,仗著陛下信任,在常州大肆清查隱田,连周世昌都被他判了流放,如今更是要按洪武旧制处置其他士绅。“

顿了顿,他继续道:“再这么下去,不仅江南士绅人心惶惶,咱们这些科举出身的官员,日后怕是也难有立足之地。“

李至善握著茶盏的手微微一顿,道:“张尚书,此乃陛下新政,有什么问题?”

张紞抬眸看著李志:“那周世昌可是你的远方表弟!”

李至善道:“此事,我知道,周世昌犯了国法,以国法处理又有何不可?”

张紞道:“至善,你要知道,若是胥吏为官,可是断了我等读书人的后路!”

李至善眉头皱起:“张尚书的意思,是想让我出面劝劝王强?可那王强出身胥吏,我跟他素不相识,这傢伙油盐不进,又有陛下撑腰,怕是未必会给我这个面子。”

张紞想要给李至善两个耳光。

这个傢伙,忒不要脸了,也忒能装傻了。

事已至此,张紞也索性乾脆一点直接把话挑明了。

“劝?”张紞放下了茶杯:“如今再劝,已是晚了。咱们要做的,是让他知道,江南不是他能隨意撒野的地方!”

放下了茶杯,张紞继续道:“陛下信任他,无非是觉得他治下安稳,可若是常州府闹起民变,百姓聚眾闹事,陛下就算再护著他,也得掂量掂量残暴不仁的名声,到时候,不用咱们动手,王强的知府之位,怕是也坐不稳了。”

“民变?”李至善脸色不动:“不可知道,若是被陛下发现了,会是一个什么罪名?”

一边说著,李至善还装模作样看向窗外,见四周无人,才压低声音道:“张尚书这是要——挑唆百姓闹事?这可是掉脑袋的事!!“

“谁说是咱们挑唆的?”

张身子往前倾了倾,语气带著蛊惑:“常州府的士绅本就恨王强入骨,他断了人家的財路,抓了人家的亲人,那些人心里早憋著一团火,只需有人递个话,点一把火,自然有人愿意闹。你只需要暗中联络即可!“

他顿了顿,张继续道:“你只需告诉那些士绅,春耕在即,佃户最缺的是粮种,让他们把手里的粮种都囤起来,再跟佃户说王强把府里的粮种都运去应天邀功了,今年若是种不上地,都是王强害的。“

“佃户们急著春耕,一听这话,定然会去府衙要说法;再让士绅挑唆几句王强只知清查,不管百姓死活,多了,自然就成了闹事』。

,李至善沉默著。

张紞一咬,也知道,自己得给好处。

当下,张继续道:“若是王强不倒,日后胥吏出身的官员越来越多,咱们这些科举出身的,还能有话语权吗?再者,周世昌是你的表兄,他如今这般模样,你若是坐视不管,传出去,別人只会说你怕了一个胥吏』,你这应天府尹的顏面,又往哪里放?”

李至善还是不动如山。

张继续道:“老李,你这个应天府尹干了五年了,此事若是成了,兄弟我在吏部也是看著的,日后,日后——”

李至善等的就是这句话。

什么周世昌,不认识。

但是,如果能升官,如果能在进步进步,李至善还是很乐意的。

当下,周世昌开口道:“好!张尚书放心,此事我应下了,我会派人暗中联络,定让他们给王强一个下马威,为了天下苍生,绝对不能让王强这样的酷吏继续下去!!“

“好!”

张紞脸上露出笑容,端起茶盏,“有李府尹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此事若成,不仅能扳倒王强,阻止胥吏为官的新政,你我在朝堂上的地位,也会更加稳固。只是切记,千万不要暴露!”

“我明白。”李至善端起茶盏,与张紞轻轻一碰,茶水溅起的涟漪。

夜色渐深,张紞离开应天府尹衙署。

他来得快,走的也快,不敢逗留太久。

坐上马车,张紞撩开车帘,望著窗外掠过的街景,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王强,你一个胥吏出身的玩意儿,也想跟咱们科举官员斗?等著吧,常州府的乱子,很快就会让你万劫不復。”

只要你出点问题,就等著被御史给喷到亲妈爆炸吧。

李至善则立刻召来心腹管家,拿出来了一封信件递给了管家,低声吩咐:“备一匹快马,让帐房先生即刻动身去常州,找到周世昌的家人,就说按我之前跟他们提过的法子办,越快越好。“

管家领命而去,书房內只剩下李至善一人。

紫禁城御书房纪纲手持一份密报,躬身站在丹陛之下,语气凝重:“陛下,锦衣卫暗探传回消息!”

朱棣微微的抬眸:“讲!”

纪纲隨后道:“张紞近日密访应天府尹李至善,两人在后园书房密谈许久,隨后李至善便派心腹前往常州府,联络周世昌家人!“

朱棣皮笑肉不笑的开口道:“好,好啊,密报拿来!”

纪纲双手递交密报。

朱棣接过密报,逐字翻看,脸色渐渐沉了下来。

密报上不仅详细记录了张紞与李至善的密谈时间、內容,甚至附上了李至善心腹的行踪路线。

就连串联的密信都被誉抄了一份,都是摆在朱棣的面前。

待看完最后一行,朱棣將密报扔在御案上,依旧是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好好好!朕的这些臣子,真是时时刻刻都在给朕惊喜啊!朕还在朝堂上护著他们,他们倒好,背地里算计起朕推行的新政,还想构陷依法办事的知府,这还真是把朕当成朱允炆来整了啊!”

站在一旁的徐牧则是笑了笑:“陛下,这些官员的心思,大抵如此,无非就是想要掌控朝堂,扩的话语权罢了!”

朱棣眯著眼睛:“党爭!”

徐牧道:“太祖高皇帝时期,科举官员尚且敢因南北地域之爭,弄出“南北榜案』,公然欺瞒圣听,建文朝纲纪废弛两年,他们习惯了纵容士绅、空谈仁义,如今陛下要整肃吏治、推行新政,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他们暗中欺瞒、构陷异己,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朱棣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对纪纲吩咐道:“纪纲,即刻派人去拿张、

李至善,还有那些参与串联的士绅,朕倒要看看,他们凭什么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搞小动作!”

有些事情,朱允炆允许,但是,朱棣不允许。

他妈的,大明的江山怎么被你们这群虫豸搞成了这个样子?

“陛下息怒。”

徐牧道:“如今动手,固然能严惩这些官员,却也错失了一个机会,不如暂且按兵不动!”

朱棣一愣:“按兵不动?”

徐牧微笑道:“自然,主要还是看看王强如何处理这场危机。陛下,王强虽能清查隱田、依法办事,却从未经歷过民变考验,此次正好看看他是否有临危不乱的能力,是否可堪大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