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青山镇產业升级(2/2)

李响听得直点头:“要这么说,还真不是空想。”

“那就別光坐著。”丁义珍抓起外套,“走,现在就去东郊,实地看看那块地。”

三人驱车出了镇区,沿著老海堤一路向东。风还是咸的,但路边的荒草已经被推土机推平了一截,露出底下泛黄的水泥地基。

“这儿原来是冷冻厂。”王大陆指著远处一栋半塌的厂房,“八十年代建的,九十年代倒闭,后来一直没人接手。”

丁义珍跳下车,踩了踩脚下的地。硬实,没沉陷。他绕著那片空地走了一圈,目光扫过周边:西边是主干道,北侧有铁路支线,南面一条小河直通外港,连排水系统都不用大改。

“地势高,不积水。”他点头,“而且你看那边——”他指向三百米外的一排铁皮仓库,“那几个仓库现在租给个体户存渔具,其实完全可以整合进来当临时仓储。咱们前期不用一次性建成,可以分阶段推进。”

李响掏出手机拍了几张照:“要真搞起来,光这一块就能解决三百人就业。”

王大陆蹲下抠了块土,“可手续呢?环保、消防、用地性质变更,哪一关都不好过。”

丁义珍笑了笑:“手续是死的,人是活的。咱们又不是搞房地產,是建民生工程。冷链建起来,不仅能服务咱们自己,还能给本地渔民提供速冻服务,提高渔获附加值。这事儿,往大了说,是產业升级,往小了说,是给老百姓增收。只要讲清楚这个理,政策口子总会开。”

正说著,一辆黑色轿车从主路拐了进来,车门一开,高启强探出头:“哎,你们在这儿呢?我刚从海关回来。”

“查到了?”丁义珍走过去。

“查到了。”高启强脸色有点古怪,“『远洋通联』最后那批货,表面上是运冻虾仁去冰岛,实际报关单里夹了两箱精密仪器,申报品名是『渔业监测设备』,可海关抽检发现,那玩意儿跟渔获半点关係没有,倒像是某种雷达组件。”

“雷达?”李响一愣,“他们搞这个干什么?”

“不清楚。”高启强耸肩,“但这票货已经被扣了,涉事公司法人连夜註销了企业,人也失联。海关那边说,背后可能牵扯到军工管制品,已经移交国安。”

丁义珍沉默了几秒,忽然笑了:“看来,杨家这帮人不光想抢生意,还想顺手干点別的勾当。”

“现在怎么办?”王大陆问。

“怎么办?”丁义珍回头看了眼那片荒地,风吹起他外套的下摆,“咱们不等了。就在这儿,搞建设。名字我都想好了——『青山冷链產业园』。”

他掏出手机,拨了个號。

“喂,甫光叔?是我。之前谈的北极岸基合作,我想加快进度。对,就青山镇东郊那块地……没错,我要建一个能辐射整个北半球冷链网络的枢纽。”

掛了电话,他把手机揣回兜里,拍了拍高启强的肩:“你去联繫耀东叔那边,看能不能下周安排个闭门会,咱们把资金和股权结构敲定。”

“大陆,辛苦你一下。带人做个初步规划图,我要让所有人知道,青山镇这次不是靠运气贏的,而是靠布局。”

三人各自领命散开。丁义珍没急著走,站在那片荒地上,望著远处海天交界处的一线银光。

风很大,吹得他眯起眼。

高启强临上车前回头喊了一嗓子:“书记!真要叫『青山冷链產业园』?听著有点土啊!”

丁义珍没回头,只抬起一只手,朝后摆了摆。

“土就对了。”他说,“根扎得深的树,从来不嫌自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