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真相澄清稳人心(2/2)

接下来二十四小时,京海的节奏变了。

省电视台连续两天派出记者团,分赴三个重点项目现场。镜头里,工人穿著工装列队进场,材料车一辆接一辆开进工地,財务系统屏幕上跳动著实时支付记录。

高启强站在东区旧改工地前,对著镜头说:“我在这行干了这么些年,从没见政府这么透明过。你要不信,现在就可以跟我进去看帐。”

陈舒婷更乾脆。她在建工集团总部开了个小型说明会,十五家合作企业代表坐在台下,她把过去三个月的资金流水投影出来,逐条解释。

“有朋友问我,是不是该撤?”她站在讲台上,语气平静,“我说,你要走,我不拦。但你要知道,你今天看到的每一块砖,都是真金白银砌出来的。京海没塌,也不会塌。”

这些画面陆续出现在各大媒体平台。起初,网络上还有人说“作秀”“演戏”,可隨著越来越多的实地视频流出,质疑声开始变弱。

第三天上午,市投资促进局的说明会如期举行。十五家企业代表陆续抵达,政府安排专车接送,全程开放项目监管系统查询权限。有企业负责人当场调出南湖项目的审批编號,输入省级平台验证,確认无误后,当场签下合作意向书。

丁义珍没去现场,但他一直在看匯总报告。

“三家企业重新提交投资申请,两家明確表示放弃观望。”李文凯走进来,语气轻鬆了些,“还有几个自媒体,悄悄刪了之前的不实文章。”

丁义珍点点头,目光仍停留在大屏上。

舆情热力图的变化很直观。曾经密集的红点正在消退,取而代之的是零星的討论帖,內容也从“政府有问题”变成了“到底谁在造谣”。

可就在这时,王大陆打来电话。

“丁市长,刚收到匿名问卷反馈。”他声音低了些,“有几位干部私下议论,说咱们反应太大,搞得像真有什么事似的。”

丁义珍沉默两秒,笑了。

“他们怕的不是反应大,是怕站错队。”

他放下电话,起身走向市政府会议室。

当天下午的常务会上,他调出一段採访视频,投影在墙上。

画面里,一名工人蹲在钢筋堆旁吃盒饭,记者问他:“听说项目要停了,你怕不怕?”

工人抬头,嘴还嚼著饭:“谁说要停?我昨天才领了加班费。要真停了,我找谁要钱去?”

全场安静了几秒,有人笑了。

丁义珍关掉视频,开口:“我们不怕查,就怕不透明。从这个月起,市政府每月发布《京海发展实录》,视频形式,公开所有重点项目进展。谁有疑问,隨时提。但有一条——在岗位上,就得扛起这份责任。京海的形象,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咱们每一个人的。”

会后,他回到指挥中心,继续盯著大屏。

最新一期舆情简报刚送上来。阅读量、转发趋势、关键词云图,全都指向同一个结论:谣言的势头,已经压住了。

窗外,京海的夜灯一盏接一盏亮起。车流在主干道上平稳穿行,南湖工地的塔吊仍在转动,监控画面里,一名安全员正举著对讲机走向下一栋楼。

丁义珍翻开简报最后一页,上面写著:“『海外资產』相关帖文已全部下架,主帐號封禁,技术证据归档。”

他拿起笔,在旁边批了四个字:**留档备查**。

笔尖刚落,手机震动。

他低头看了一眼。

是银行系统的更新提示:最后那家坚持提现的企业,申请撤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