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省委书记启新程(全书完)(1/2)
投影仪的光还在墙上跳动,园区扩建草图铺满整面墙。丁义珍站在屏幕前,手指划过规划线,忽然听见门口有动静。
秘书推门进来,手里夹著一个红头文件袋,脚步比平时稳,眼神却有点飘。“刚从省里送来的,中央组织部的。”
丁义珍没说话,走过去接过,封口已经拆了。他抽出里面的纸,目光从標题扫到底部落款——《关於丁义珍同志任职的通知》,汉东省委书记。
他把纸折好,放进西装內袋,抬头问:“车到了?”
“在楼下等著,司机换了。”
丁义珍点点头,拿起桌上的新铭牌看了看,“汉东省委书记”六个字还没贴上去,背面还留著泡沫垫的压痕。
他顺手塞进公文包,拎起外套往外走。走廊灯亮得刺眼,和昨夜一样,但这次脚步声更重,每一步都像踩在实地上。
车停在省委大院正门口。他下车时,门口执勤的警卫抬手敬礼,动作比以往快半拍。台阶上站著几个办公厅的干部,见他上来,立刻围过来引路。
会场已经坐满了人。主席台空著,他的名字卡摆在中间。台下前几排坐著各地市一把手,后排是省直机关负责人。周长利、林耀东、甫光坐在旁听席第一排,穿著整齐,像是特意挑过衣服。
丁义珍走上台,全场安静下来。有人低头看表,有人交换眼神,没人鼓掌。
他站定,没拿稿子,也没翻笔记。
“我知道有些人心里在想什么。”他开口,声音不高,但全场听得清楚,“一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凭什么当这个省的一把手?是不是靠谁提携,是不是有什么背景?”
台下有人微微抬头。
“我可以告诉你们,我父亲是个很有本事的人,但他教我的第一件事就是——位置越高,越不能靠別人活著。”
他顿了顿,“我不是来守摊子的。京州的事你们也看到了,项目落地、资金透明、企业敢签合同,老百姓能看见变化。现在我要问一句:为什么汉东只有一个京州?”
没人接话。
“我们有五个国家级开发区,去年加起来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还不如隔壁省一个市多。我们有全省最好的高校资源,可毕业生八成外流。我们不缺钱,不缺人,也不缺政策,缺的是——动手的决心。”
底下开始有人记笔记。
“从今天起,全省所有审批事项,能当场办结的,不准过夜。需要会签的,三个工作日內必须给出意见。发改、財政、自然资源,三部门轮值督办,我每周抽查一次。”
他看向角落里的摄像机,“融媒体中心从明天开始直播调度会,谁缺席、谁拖延、谁打官腔,镜头对著谁拍。”
最后一句话落下,会议室静了几秒,然后陆续响起掌声。起初稀疏,后来连成一片。
散会后,周长利三人被拦在门口登记,等了十分钟才放行。甫光一进门就咧嘴笑:“刚才你说话的时候,交通厅老李一直在擦汗。”
林耀东递过一份材料:“这是香江那边连夜做的跨境结算通道优化方案,隨时可以接入省级財政系统。”
周长利则低声说:“赵立冬的辞呈批了,组织部昨天签的字,今天上午正式归档。”
丁义珍接过材料,没急著看,“他倒是赶在点上。”
“走得乾净,没提任何要求。”周长利补充,“就是临走前把办公室钥匙交给了值班员,一句话没留。”
丁义珍把材料放在桌上,“有些人走的时候悄无声息,是因为知道再说什么都没用了。”
三人坐下,会议纪要还没传下来,但气氛已经变了。以前他们来省委开会,总得先打听谁在哪间办公室喝茶,现在没人再问这些。
下午两点,丁义珍主持召开第一次全省重点工作调度会。七大地市主官视频连线,两个因病请假的也派了常务副职参会。
他直接切入主题:“『汉东一体化科创走廊』计划今天启动。京州牵头,襄城、云阳、临江、南川、桐城五地同步对接產业链。目標三年內形成千亿级產业集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