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砥礪前行(2/2)

他环视在场的所有家长,声音沉稳有力:“在曙光,没有『你们』和『我们』,只有『我们』。我们的目標,是让每一个孩子,无论来自哪里,基础如何,都能在这里发光发热。”

一席话,既明確了原则,又安抚了情绪,更再次重申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那位提出建议的家长略显訕訕,但也没再多说。而几位农民工家长则明显鬆了一口气,投来感激的目光。

事后,赵楼生特意找来林静和刘老师:“內部观念的统一和融合,將是未来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隨著学校发展,生源多样化是趋势,如何让不同背景的家庭真正认同並融入曙光的文化,需要我们有更多的智慧和耐心。林老师,你的『心灵港湾』和家长学校,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林静郑重地点了点头,深感责任重大。

外部审批的刁难在赵楼生“极致合规”的策略和李先生背后適度的协调下,並未动用越界的关係,只是强调了该项目符合市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政策大方向,终於得以化解。

那位科长在挑不出任何毛病后,只得按程序通过了审批。第一场风波,以曙光的胜利而告终。

然而,王老板的攻势並未停止。他似乎察觉到了曙光內部因生源变化而產生的细微波动,竟转变策略,开始在高新区人才招聘市场附近,针对性地面向曙光学生的家长,以“提供更优质、更精英化教育”为噱头,大肆宣传明辉教育新开设的“高端辅导班”,並暗讽曙光“大锅饭”模式效率低下。

这一招更为阴险,直接动摇了部分对未来充满焦虑的家长的心。

赵楼生意识到,必须给予家长和学生更强大的信心。他与钱老师、刘老师等紧急商议后,决定加大教学改革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他们定期举办“家长开放周”,允许家长隨时走进课堂旁听;他们每月发布一份详细的《家校通讯》,介绍教学进展、学生活动、教育理念;他们甚至组织家长代表参与教学研討会的旁听,让家长亲身感受曙光老师们的专业与敬业。

最重要的是,他们开始系统性地收集和展示学生的“成长档案”。不仅仅是分数,更多的是学生的作品、活动的记录、老师的评语、自我的反思。一份份厚重的档案,清晰地记录著每一个孩子从入学到现在的点滴进步和全面发展,这是对“效率低下”论调最有力的回击。

同时,赵楼生授意张天胜,与李先生等投资人商议后,正式对外宣布了一项重磅计划:设立“曙光未来之星”奖学金计划,由曙光教育发展基金出资,不仅奖励学业优秀者,更重奖在品德、领导力、科技创新、文化艺术、社会服务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奖金足以覆盖高中乃至大学的部分费用。

这一计划如同深水炸弹,彻底点燃了家长和学生们的热情,也向社会清晰传达了曙光的价值导向——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多元潜能和长远发展。

多重举措之下,王老板的离间计再次破產。家长们的心安定了下来,甚至有些原本动摇的家长,在看到曙光如此坚定且透明的努力后,更加坚定了留下的决心。

秋意渐深,梧桐叶再次染金。赵楼生站在办公室窗前,望著操场上奔跑嬉笑的孩子,心中感慨万千。

外部的商业博弈,內部的理念碰撞,这些风浪从未停歇,甚至隨著曙光的壮大而愈发汹涌。但他欣慰地看到,他的团队在一次次挑战中愈发成熟坚韧,曙光的理念在一次次洗礼中愈发清晰坚定。

他知道,未来的挑战只会更多更大。新校区建设即將破土动工,那將吸引更多关注,也必然招致更激烈的竞爭。但他已无所畏惧。

砥礪前行,玉汝於成。曙光这艘航船,已在风浪中锤链出更坚硬的龙骨和更熟练的水手。它的目標,是星辰大海,绝不会因暂时的暗流或逆风而偏离航向。

他拿起电话,接通了张天胜:“胜哥,通知下去,新校区项目,按原计划,正式启动!”

號角已经吹响,新的征程,就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