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笔尖上的战爭(2/2)

那些看似隨意的圈点、划线,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批註”,甚至是一些故意写错的英文字母,都成为了他们的秘密电码。

例如,在某处电路图的接地符號旁,苏明远用极细的铅笔,勾勒出了一朵模糊的“水仙”。这朵,在他们的私下约定中,代表著“注意:法幣的防偽底纹需要达到最高精度。”

而在一个关於“能量传输效率”的计算公式中,苏明远在一个原本正確的数值旁,额外加了一个“+3”的批註。这代表著“偽钞需要考虑三个层次的防偽:纸张、油墨、凹版印刷。细节在第三层。”

沈砚之坐在那里,表面上凝神审阅著技术资料,实则正在用他那超凡的逻辑分析能力,一点一点地“解读”著苏明远传递来的每一个信息。他的眉头紧锁,不是因为技术上的难题,而是因为这种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进行无声搏杀的压抑感。

他知道,“刮骨”的“剔骨刀”们,隨时可能衝进来,將他们所有的“罪证”公之於眾。甚至,就在此刻,隔壁办公室的“刮骨”,可能正通过某种隱蔽的监听设备,捕捉著他们的每一个细微的声响,分析著他们的语气。

所以,他们的对话必须滴水不漏,他们的动作必须毫无破绽。

苏明远拿起一份关於“军用物资损耗报告”的文件,递给沈砚之。

“沈先生,这份报告,我想听听你的看法。最近的损耗率,似乎有些异常。”

沈砚之接过报告,在“损耗原因分析”一栏,他看到了一串被苏明远用钢笔画出的、歪歪扭扭的“波浪线”。波浪线的末端,用极小的字写著一个数字:“0.001毫米”。

这串波浪线,是对“瑕疵母版”细节的追问:“瑕疵的幅度,是否需要极其微小,达到肉眼难以察觉的程度?”而“0.001毫米”,则是沈砚之心中,他所能做到的极限精细度,远超肉眼极限。

沈砚之看完,用同样平静的语气回答:“报告上写明的理由,大多是『运输顛簸』或『保管不善』。这些解释,在技术层面,都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如果损耗率长期居高不下,就需要从管理层面进行『审计』了。”

他將报告还给苏明远,在纸张交接的瞬间,他用自己的指尖,在报告背面一个不显眼的墨点旁,轻微地、快速地触碰了一下。这个动作,看似不经意,却是沈砚之在回覆:“我知道了。瑕疵的微小程度,我会做到极致。”

两人的交谈,平淡无奇,没有任何异常。然而,在那些繁杂的公务文件和看似正常的对话背后,一场惊心动魄的“笔尖上的战爭”,正在无声无息地进行著。

他们是棋手,也是工匠。他们正在用最隱蔽的方式,共同铸造著一把足以顛覆重庆权力格局的“潘多拉之剑”——那块带有致命“衣领断纹”的瑕疵法幣母版。而每一次笔尖的触碰,每一次眼神的交错,都承载著暴露的风险,也蕴含著復仇的希望。

在他们看不到的隔壁房间,“刮骨”正对著一个改装过的听筒,眉头微蹙。他能听到苏明远和沈砚之清晰的对话,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听不出任何破绽。

“这两人……当真只是在討论公务吗?”“刮骨”低声自语,眼中闪烁著怀疑的光芒。他拿起一个放大镜,再次审视著手下呈报上来的,那份刚刚被“剔骨刀”们秘密调换並复印下来的“磐石项目第五批次採购报告”。

他的目光,停在了报告扉页那个微不可察的“错位五角星”上。

“只是一个不经意的笔误吗?”他喃喃道,但本能却告诉他,事情绝不会如此简单。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冷酷的弧度。

“很好……我喜欢这种捉迷藏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