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破坏的勇气(1/2)

陆军少將的底牌,不是飞机也不是大炮,更不是他麾下弟兄的血肉之躯。

而是,破坏的勇气!

早在10天前,这位57师参谋长就让士兵在西门外水系堤坝內放置了炸药!

陆军少將也一直在等,等日军的坦克大规模出现。

“轰!轰!轰!”

伴隨著十几团硝烟升腾上高空,阻挡著丰富水量的堤坝猛然垮塌,汹涌的浪经过数百米的奔腾后逐渐变得平缓,並不足以將距离还有数百米的日军步兵吞没。

水最深处也只淹没至大腿位置!

此时虽是初冬,但常德位於中国西南,温度也不像是中国北方那般寒冷,哪怕整个人都站在水中,也不是说就能活活冻死。

但看著水流在脚踝处涌动的日本陆军大佐在那一刻却如坠冰窖,浑身冰寒彻骨。

他知道,中国人这一招不是为消灭,而是为阻止。

中国人,是要將这一片区域变成沼泽,迟缓步兵、坦克的进攻。

现在,拋在他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继续进攻,战术性撤离。

继续进攻当然是有风险的,无论是坦克还是人员,都要在水里和即將形成的淤泥中前进,两者速度都会变慢,这自然是要增加不少伤亡的。

撤离,自然是可以保证人员和装备的安全,可那也意味著他精心筹备的进攻全部打水漂了。

等到明日,被水泡软的淤泥会更多,重达15吨的97式坦克或许根本难以前行。

“传令,撤!”

权衡利弊之后,日本陆军大佐终究是做出了艰难的选择。

这没毛病,至少这是日本陆军大佐抵挡住了战功的诱惑,没有拿自己的千余名士兵的生命做赌注,就凭这一点,很能证明松山良政或许是个平平无奇的指挥官,但绝对不平庸。

如果他的心智能再坚韧一些,多等个三五日,等水势彻底退去,土地晾个六七成干,或许第6步兵联队的命运就被改写。

可惜,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中將的『48小时破城』的军令就在哪儿,绝不会因为一个小小陆军大佐的意见就改变。

常德城另外三面的战斗根本没有因为天黑就停止,116师团的岩永旺中將仗著自己兵力充足,竟然把麾下的3个步兵联队外加6个輜重中队以及一个工兵联队差不多1.4万名步兵,分成三个波次,每个波次对中方阵地攻击4小时,用的是车轮战。

松山良政这边虽然有中方掘堤放水的客观因素,可也不能把常设师团的脸给丟光了。

毕竟,34步兵联队已经丟过一次脸,这会儿千余残兵都还停留在20里地外的沅江边上休整不能进入战场。

经过观察和实地勘测,日本工兵很欣喜的发现水正在快速退去。这和西城野地空旷有一定关係,更重要的原因是湘省土质鬆软,很容易就將地表的水分导入地下。

於是,第6步兵联队退却了不足4小时,就於夜间10时再度发起了进攻,那个时候水已经退下去不少,很多地方甚至都已经没有了水,唯有低洼的位置有数不清的小水坑。

这反而成了最让日军步兵们最难受的事情!

当中国人的子弹、炮弹飞来的时候,他们貌似只有躲到这些还有不少水的泥坑里,那股子透彻骨髓的寒冷,谁趴谁知道。

幸好,他们的松山大佐还没丧心病狂到压根不理麾下士兵生死的地步,四个小时,足以让工兵联队就地取材做数以百计的竹排,遇上水洼或者泥地就直接铺上去,再由工兵丟入沙袋,绝不能让坦克陷入淤泥之中。

这一招很有效,至少铺平了中方阵地前400米的进攻道路,至於说中间那条宽不过50米的低洼地带,让坦克开足马力衝过去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