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2/2)
一辆辆马车抵达涪陵山脚,等著的帝梓元瞅著一个个从马车上下来的文臣时,头一次生出了自个朝堂上真真是百齐放的感慨来。
“相爷,听说这次恩科有几个不错的士子,恭喜相爷,您又要得几个好门生了。”帝梓元想著文臣身子骨弱,平日里缺乏锻链,便亲自领著一干臣子爬起了涪陵山,连老丞相魏諫也不例外。
魏諫摸了摸鬍子,笑道:“殿下不要光顾著恭喜臣,据臣所知,这回赴考的士子里头可是有不少是倾慕龚大人的名號而来,老夫还要恭喜龚大人呢!”
龚季柘为两朝元老,掌管礼部十几年,风骨之名传天下。这尚是他头一次担任恩科主考,不少隱居桃源的学子为了做他的门生才赴京赶考。
龚季柘老脸一红,忙朝魏諫摆手,“老相爷,您可折煞下官了。下官哪比得上您桃李满天下。”
龚季柘出了名的持重,难得见他这副红脸窘状,一时惹得眾臣大笑。
帝梓元瞧得高兴,朝两人摆摆手,“两位大人別自谦,两位德高望重,品行受士子敬仰,是我大靖的福气。”她摸了摸下巴,接了一句,“到底还是我有眼光,选了两位做这次春闈的主考官。”
此言一出,帝梓元也不管眾人反应,喜滋滋地转身朝山上走。她身后的一眾大臣面面相覷,对视了一眼,摇著头笑著跟在她身后,暗道摄政王居然还有些少年心性,倒是难得。
这场聚会衝散了大靖政变来朝堂上派系之间的暗涌,缓和了群臣间剑拔弩张的气氛。帝梓元亲自选人主持恩科遴选天下有识之才,到底对帝家掌权起了些成效。
怀城,这一日落日余暉刚洒满怀城,莫霜如往常一般提了两瓶梅子酒策马去了城外竹林。
可这次直到她临近院子门口,也没看到忙前忙后的灵兆和那袭坐在树下的身影。
竹林里格外安静,莫霜脚步一顿,眼底万千情绪淌过,却始终不曾迈进去。直到一声飞鸟鸣叫,將她惊醒,她才解下面纱,提著酒走进了竹坊。
院內石桌上一尘不染,静静放著一封书信。她拿起展开,信上唯有一行字。
救命之恩,无以为报,他日但有所求,韩燁纵失所命,无不应允。
字字郑重,句句诚恳。
两年相伴,莫逆之交,今日终究到了头。莫霜眼底隱有湿意,她早知道这一日会来,不过是想尽力挽留,多相处些时日罢了。
“出来。”莫霜拍了拍手。
“殿下。”莫霜留下的守林护卫出现在院中。
“他们何时走的?”
“两日前曾见过灵兆小师傅的踪跡,之后林中那位公子和灵兆小师傅便不曾出现过了。殿下吩咐过不得入林打扰,属下不敢隨意入林查探。”
莫霜摆手,喃喃道:“他要走,你们留不住的。”
“殿下,前些时候发现有人在林外查探,下次这些人前来,可要拦住他们?”
莫霜摇头,“不用了,他们要来便来吧,反正人都走了。我留出破绽让他们查到,却晚了一步。我早该想到以他的性子,是留是走,又岂会被旁人左右。”
莫霜嘆了口气,重新带起面纱朝外走去。她行了几步,又迴转身来,把手上的梅子酒放在树下石桌上。目光不期然看见树下的光景,微微一愣。
树下往日空空的盆里开满了湛蓝的朵,清香瀰漫,朵朵剔透。莫霜佇立良久,掩下眼底的黯然,离开了竹林。
数日后,君玄一行抵达怀城。夜里她和长青、如意共探竹林,却只看到了一座冷冷清清毫无人烟的竹坊。
“小姐,君叔说过这里头住著有人,怎么会一个人都没有?”三人抱著期望而来,乍见这幅光景,俱失望无比。
君玄走进竹坊,在房內转了一圈,又围著院子里看了一眼,她抹了抹院中石桌上的灰尘,道:“房內的生活器皿衣饰皆是大靖之物,住在这里的的確是个大靖人。看这灰尘不过薄薄一层,那人离开这里最多半月。”
“呀,那不正好是咱们从军献城出来的时候。”如意满脸可惜,“小姐,这可怎么办,人不见了,咱们也不知道那人到底是不是太子殿下呀?”
君玄摇摇头,目光正好落在树下即將凋零的几盆上,她轻咦一声,把盆端起来看,“这是……”
长青一步跨过来,向来木訥的声音终於有了些起伏:“玄小姐,这是晋南的长思!是咱们侯君最喜欢的。”
梓元最喜欢的长思?君玄眼底泛起光亮,抱著盆的手轻轻颤抖。
她望向大靖帝都的方向,长长出了一口气。
梓元,韩燁还活著,他回来见你了。
与此同时,三年不曾响过的青龙钟在这一日清晨被人在大靖帝都上空沉沉敲响。
钟声若鼎,声声震撼,惊醒了沉睡的帝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