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苦难文学(2/2)
“好舒服,好暖和。”
“挺厚的,这个得两三块钱一双吧?”
“不贵,反正钱又不是糟蹋了,这鞋我看穿个三五年都不成问题。”
“你以后不准拿钱出门!”
梁英侠嘴上这么说,可新鞋穿好踩在地上,脸上的酒窝却出卖了她。
看著一家人的笑容,方坤很满意现在的生活,虽然条件远远比不上后世,可起码在一点一点变好。
而且方堃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人的生活。
除夕当天,梁英侠起了个大早裁剪红纸,方堃和方海兄弟俩吃罢饭又拿著去村里刘老头家让其写两幅对联。
刘老头是全村唯一的老师,也是他们俩的小学老师。
说是老头其实也就五十多岁,只不过现在的五十岁太显老,而且他们晋省陕省这两个地方,男人一过四十便会头顶白布,腰系根绳,把腿束起来,十足的小老汉样儿。
两幅对联,代价是一根烟,兄弟俩到的时候,刘老汉已经把桌子抬到了院里,前面等了十几號人。
方海看著桌面上那一堆香菸,眼神都在发光,只可惜过来的小年轻基本上都在对方手里念过书,学生对老师,怵的很。
轮到兄弟俩,方堃上前毕恭毕敬喊了声刘老师。
“听说你今年没有报名参加高考?”
“老师,我打算复习一年,准备充足明年再报考。”
“嗯,”刘老汉不再多问,毛笔在红纸上落笔即成。
『爆竹声声辞旧岁,梅点点迎新春』
中规中矩的楷体,又有点个人习惯在里面,方堃的毛笔字也不差,用来应付春联足够,只可惜现在不好展示出来。
刘老汉最牛比的事跡在於,六年前给村长赵仁儿子写的对联。
『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返动儿混蛋』
十四个字出现在纸上,不出一天全村人都知道了,偏偏董川喊刘老头一声舅舅,赵仁拿其完全没办法。
可单论这份胆魄,全村绝对排得上號的。
折返回家,贴对联,小妹方怡穿著新鞋在院子里来回跑,沾上雪了,又不厌其烦的弯腰拍打干净。
农村虽然穷,可过年该有的氛围丝毫不会差。
梁英侠剁馅儿准备包饺子,方红和方海想去大队院晃悠一圈,方怡屁顛屁顛跟了出去。
方堃独自回屋,拿出钢笔和信纸,他思考了一晚上,终於决定写什么了。
先锋文学现在不可取,毕竟不符合时代,方堃就是想当先锋文学的开山鼻祖,也得再等个几年。
写通俗武侠现在也没市场,真要写也得投到香江的《明报》上,国內的主流仍旧是现实主义题材。
方堃昨晚想到了余华的苦难文学,那句话怎么说来著,把悲伤留给读者,把快乐留给自己。
这傢伙刚开始写小说连標点符號都標不对,不会写小说,又想赚写小说的钱,刚开始只能找一本短篇小说换段,模仿著来。
关键是野心还大的很,直接往《人民文学》和《收穫》上寄。
稿子被退回,又开始往次一级的《bj文学》《上海文学》寄,最后实在不行又尝试著往地方《吕梁寺》的小杂誌社寄。
投稿退稿,来来回回反而让其摩挲出了一套牛逼理论,只要把故事和人物写的越苦越惨,就越不容易退稿。
方堃只是想赚稿费,脑子里筛选了一晚上,终於出现了他最满意的目標。
钢笔落在信纸上,流畅的行楷出现,同样出现了《人生》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