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白活儿(1/2)

学校虽然从今年开始会大力发展理工学科,可文科仍旧是根本核心。

五十年代北大从沙滩红楼迁到燕园,校园扩建,当时兴建的第一批教学楼和文史楼、老地学楼、哲学楼、老化学楼和老生物楼围绕著图书馆的中轴线对称布置。

均是採用了大屋顶,继承“古典復兴”风格的教学区。

燕园文史楼是其中文系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槐树,白皮松,侧柏,银杏,垂柳,穿梭在绿荫长道下,放眼望去全是歷史建筑群。

文史楼旁边就是荷池,亭台楼阁,雕樑画栋,建筑均是灰砖灰瓦,却与门窗的红色组合,这种色调搭配,很难不让文人喜爱。

304宿舍的人跟在大部队后面前往文史楼,陈卫东两手插兜儿,长刘海有点像搞艺术的,一身儿蓝白条运动服,脚上是一双回力板鞋,给眾人的感觉时髦的很。

人挺精神,就是话密,再配上那一口地道的京茬味儿,很难不让人从语气中听出一种身为京城人的嘚瑟感。

不过让方堃放心的是,这傢伙嘚瑟归嘚瑟,估计是打小就这性子,习惯了对方说话的调调后,为人上还是挺不错的。

宿舍六人各有各的性格,家庭环境昨晚彻夜长聊的时候也聊了一些,张伟和李春生是城里人,父母双职工,说话语气天然就跟乡下考上来的学生不同。

吉泽国旗家里真就是满草原放牛放羊的,只不过百十头羊一只也不是自家的,整天风吹雨晒,纯辛苦活儿,为人热情,看著很老实。

赵永军则是鲁省日照县下面一个大公社的宣传干事兼水利技术员,六人里面唯一的d员,报名参加高考之前已经参加工作七年,十足的老油条一个。

赶到文史楼一楼,一个专业两个班,合计五十多號人,新闻系是例外只有一个班三十六人。

中文系这届新生一共二百四十六號人,文科男女比例放后世妥妥的阴盛阳衰,毕竟就就业环境而言,文科毕业后多是教师岗和文秘类的工作。

可放现在,这种情况就稍微好点了,扫一眼,男女比例差不多五五开。

文史楼没有大的阶梯教室,只有小教室,五十四人听著学姐点名分成了两个班,七八届汉语言一班,二班。

方堃一整个宿舍全部划进了二班,目光在各个同学脸上划过。

有男帅女靚的,可不多,大多数都是面色暗黄,女生头髮有的丝毫没有油性,枯黄分叉,怎么看都像是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的。

也有那种皮肤像是被牛奶泡过的女孩儿,整个人气质清秀的很,这种美女天然收到的目光就多,方堃也知道,这就是自己细粮换粗粮的不二选择。

噔噔噔上三楼进小教室,一个班主任两个辅导员,先去一班开完会,才进自己班教室。

“同学们,我叫张黎明,是大家今后的班主任。”张黎明说著,又指著一侧两个女老师。

“这是一班的辅导员周淑玲老师,这是二班的辅导员王哲红老师,虽然周老师和王老师各负责一个班,可今后大家如果遇见什么问题,都可以寻求帮助。”

方堃目光放在自家辅导员身上,束起来的长髮,身材高挑,顏值也很不错,浑身上下透著一股成熟的知性美。

千万不要觉著七十年代的年轻人注重才华而不看顏值,真要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任何人第一眼看的一定是对方的脸,然后自然而然的从上至下扫视,目光最后会落在对方最突出,或者最吸引自己的点上多停留几秒。

张伟坐在方堃旁边,低声开心道:“这大学老师就是不一样,我们那嘎达高中老师全是结了婚的,整天板著脸往讲台上一杵看人跟看罪犯似的,老渗人了。”

“你看第一排那女孩儿,咋样?”

方堃顺著目光看过去,他刚才也注意到了对方,的確底子挺不错的,在京城上个两年学养养,绝对是美人坯子一个。

“挺好的,咋滴,刚打照面就看上人家了?”

“我来前儿给我爸妈都讲好了,带个儿媳妇回东北,这姑娘绝对不错。”

方堃一阵无语,叫张伟的是不是就没靠谱的人,现在北大明確禁止学生谈恋爱,一经发觉,直接开除。

校方监控就是这么严格,当然说是这么说,可同学间的地下恋情仍旧存在,这是怎么防也防不住的。

张黎明敲了敲桌子,道:“我先点一下名字,喊到的同学答声到,然后从靠门第一排的同学开始,一字长蛇来讲台上做一下自我介绍,也让老师和同学们相互认识一下。”

“周凤英。”

“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