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既生瑜,何生亮(2/2)

一伙人低声笑了笑,方堃又正色道:“王鹏那傢伙心眼儿多,你在他那边嘴上多栓几条裤腰带,捂严实了的,別啥话都往外说。”

“放心吧,我只抽他的烟,问我啥我都说不知道。”

方堃无语了,你特娘的还真是个天才。

寧姚这边,三两口吃罢饭,便急不可耐的拿著杂誌回了宿舍。

《收穫》杂誌停刊十年,对於他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接触自然是少之又少的。

可作为一名学生能在杂誌上发表小说,同时拿到巨额的稿费,这无疑是让人羡慕的。

前有《牧马人》,后有《人生》,在方堃不知情的情况下,他用两部小说,牢牢的牵动了一个姑娘的心。

十五號收穫出现在世面,对於渴望知识渴望阅读的知识分子来说,不需要太过刻意的去宣传,只需要时间的发酵,杂誌的销售数量自然而然的会增加。

远在苏州的马承允每天下班都会途径报亭,他是市第二轧钢厂的钳工,乾的是精细活儿,成天跟工科打交道。

可熟悉他的人却知道,马承允酷爱文学,尤其是自己少年时期用手写的小说,整整四五个笔记本写的满噹噹的。

那是属於他脑子里的精彩世界,只可惜无人分享,包括家里的老婆和孩子,小说手稿到现在都还在家里的储物柜最底下掖著。

“同志,给我来本收穫杂誌。”

“给我也来一本。”

马承允原本没注意报亭这边,他昨天才看完最新的杂誌,別说主流的文学杂誌了,甚至就连儿童文学都没放过。

马承允停下自行车,凑到跟前。

“老穆,今天有新杂誌了?”

“有,刚搬来的,是沪上的《收穫》这十年前可是大杂誌,我说老马,你要看就买,这杂誌现在卖的很好,没多余的让你杵在这儿白看。”

马承允跟没听见似的,接过手先看了看封面,又大致扫了眼目录,目光被最后的《人生》所吸引。

老穆见状相当无奈,索性给他搬了个马扎。

“你可看著点时间,別又让你老婆找过来,你老婆一闹腾,我可吃不消。”

“抽根烟,”

马承允掏出烟俩人冒了一根,自己叼著烟拎著马扎坐在了报亭一角。

时间如流水,老穆媳妇儿过来送饭,土豆丝加一份粉条熗白菜,托著饭盒边吃边看向马承允。

“我说老马,已经十二点二十五了,你不怕你媳妇儿,我怕,实在不行掏钱买一本吧。”

“嗯?十二点半了?”马承允抬头一惊,目光又扫了一眼杂誌,起身摸向衣兜儿。

“这杂誌多少钱?”

“两块钱一本。”

“这么贵?”

“人家这是大杂誌,文学读物,你当给小孩子看的儿童读物呢。”

马承允心疼的掏了两块钱,骑车急匆匆往家赶,结果刚到家巷子口,便看见一个妇女繫著围裙手里拎著擀麵杖盯著这边。

凑过去下车,右手拉向对方胳膊:“回家说。”

“这是什么?”自家娘们儿目光直愣愣盯在了手里卷著的那本书上。

“没什么,同事的閒书,我拿过来看看。”

“哼哼,是老郭的还是老赵的?你们单位那几个不拿书撕了擦屁股就不错了,还看閒书?把身上的钱拿出来我看看。”

“淑萍,咱们先回家。”

“马承允!以后你跟书过日子吧!”

马承允一阵无奈,跟在屁股后面回家一顿好话,又保证下不为例才给哄住。

媳妇儿今天做了黄鱔面,给他留的那满噹噹一大碗,时间一长,已经坨了。

端著碗,拿著书离开自家娘们儿视线,路过的时候又低头亲了一下脸颊。

“去去去,恶不噁心,多大人了。”

“再大你也是我老婆,我是你老公。”

吃饭看,没看完又赶时间上班,马承允一下午都在惦记著这本小说,傍晚一下班急匆匆就往家赶。

直到夜里十点,他放下杂誌,先抽了一根烟,许久又从抽屉里拿出许久没用过的钢笔和信纸。

“傲寒同志,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