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同学情(1/2)

第100章 同学情

大年三十,贴对联,包饺子。

方堃去供销社一口气买了十块钱的烟,梁英侠女士没有阻拦碎叻。

烟这个东西虽然不能吃不能喝,可在適当的时间绽放在头顶,是她乐意看见的。

尤其是现在一家七口人,人一多,虽然耳根子嘰嘰喳喳个没完,可热闹的紧。

三代同堂,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了,这才是她想像中的好日子。

“小爸,远山那是在部队,每天都要拉练的,你就算给我地址我也进不去啊。”

“南边现在打的厉害,我是真怕这孩子去前线。”

方汉民在一旁叼著烟:“当了兵,那就是部队的人了,保家卫国是他应该做的。”

“矣,话是这么说,可谁不心疼自家的孩子。”

“瞎操心,怎么,不打仗的时候就把孩子送进部队,现在打仗了,又反悔了?”

方汉升面露尷尬,方堃在一旁调和道:“小爸不是反悔,当兵不就是为了保家卫国么,小爸担心的是远山哥这个人,只要不出什么意外,能安全回来就行。”

“对对对,我就是这个意思,儿行千里母担忧,难不成当父亲的就不担忧了?”

方堃笑道:“小爸,如果远山哥真去战场了,那也是奔著杀敌立战功去的,吉人自有天相,我看你不用担心,再说,咱们国家部队那么多,南边打仗还不至於抽调京城的部队。”

方汉升叼著烟离开,这倒是给方堃提了个醒。

娄靖川这廝上次见面,还问他近期有没有什么创作思路,明显是奔著约稿来的。

他当时是真没想好自己该写什么,或者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打算发表新作品。

成名作家一年一篇,两年一篇已经是高產了,一年发两篇的都极其少见。

可刚才他老爹一句『没打仗的时候把孩子往部队送,现在打仗了,反悔了?』,直接给方堃打开了思路。

他可以写《高山下的环》啊!

等方汉升一走,方汉民有些不满的嘀咕道:“你小爸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太会算计,我看有时候算计过头也不是什么好事。”

“爹,你得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我和我哥去部队了,又正值打仗,你会不担心?”

“担心归担心,可你老子我不后悔,多杀几个敌人就算尽孝了。”

方堃没法跟自家老头儿扯,算计的词义偏贬义,可过日子的,柴米油盐哪一样不用算计著来。

前世他小爸就是靠著心思活络,让远山远明在他们这个小县城里混的风生水起,而且这种算计还会影响到往后子孙两代。

老实人不是说不好,可现实告诉方堃,这个世道想要活的舒服,你光靠老实是行不通的。

你越老实,有那么一撮坏人,他是专挑老实人欺负。

他爹的秉性正如在村里一样,聊到这里,一队绝大多数人都会竖个大拇指说声好。

做人是没的说的,可单靠做人,不提做事,上辈子也没见他们家过的有多好。

除夕当晚,吃饺子,放烟。

全村没有一家有电视机,方堃想过给老两口买一台,可买了也用。

村里现在只有大队那边拉线通了电,而且就算搬回来也没春晚,他们家一买电视,估计整个一大队的人都会凑过来,每次打开跟开堂会似的,

自家烧著电费,明晃晃的被占便宜,他老娘不得心疼死。

抓一把瓜子,挨家挨户晃悠,掐著时间十二点回家,烧香放一掛千掛的鞭炮,烟在空中绽放,新的一年开始了。

第二天清晨,方汉民起了个大早。

院当间堆柴烧年火,地上散落著碎炮屑。

正月的院子不能扫,或者说家里不能太过打扫卫生,这都是他们这儿的习俗。

方堃起床练功,梁英侠早早煮了一锅饺子,准备好去祖坟的贡品。

大年初一早晨上坟,这是他们这儿一直遵守的习俗,而且女子不会跟隨。

父子三人拾捣好出门,在村口等了一下。

老方家男丁老老少少,年纪最大的六十几,最小的十五六岁,愣是聚了二十来號人,方堃拆开一包新烟,一轮直接散了个乾净。

年纪小的支支吾吾不敢接,余光偷撇自家老子。

“哥,我不抽菸。”

方堃又拆开一包,笑道:“扯淡呢,你以为自己瞒的很好,大伯不知道?”

方大海拦著笑道:“行了,知道你小子有钱,可也没这么散烟的,抽我的。”

“人都到齐了,走吧汉民。”

方汉民扫视一眼,点头“嗯”了一声,走在最前面。

后世老说儿子考上北大华清,或者为国家做了什么卓越贡献,可以直接从他这儿单开族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