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这铁壳子吃人啊!(1/2)

第152章 这铁壳子吃人啊!

“谢导。”

“方堃啊,最近怎么样?”

谢普起身迎了迎,先是握手,紧接著就是拿烟。

这一招是老爷们儿之间见人打招呼,拉近关係最好的手段,最怕的就是碰上不抽菸不喝酒的。

嗒~

“就那样唄,吃嘛嘛香,睡觉也瓷实,脑袋一碰枕头那是倒头就睡。”

“你啊,”谢晋指著笑道:“我年轻的时候睡眠质量也不错,当初下农场,白天干活儿晚上九点不到眼皮子就打架,尤其是吃了饭以后,困得厉害,现在是不行了,晚上十二点睡,早晨五点出头就能醒。”

“您把工作减少点儿,睡眠质量自然就提上来了。”

“我倒是想,等退休以后再说吧,”谢晋摆了摆手,转移话题道:“最近有没有什么新作?”

“没有,我这脑袋里面现在就剩水了,晃悠的快些,能搅合成一团浆糊,一点儿灵感也没。”

101看书 海量好书在 101 看书网,101????????????.??????等你寻 全手打无错站

方堃这话,谢晋是不怎么信的,《人生》《牧马人》《高山下的环》三年三部作品,隨便拎出一部都是抗打之作。

这小子现在才二十二岁,这话谁听了都不会信,而牧马人的成功,也让谢晋看到了方堃小说的价值,他现在都能回忆起文化部领导的谈话。

“《高山下的环》项目要正式启动了,剧组我们已经搭建好了,这是剧本你看看,李淮有事现在还在沪上,今天晚上才能过来。”

方堃接过边看边笑道:“给我看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剧本和小说还是有很大区別的,而且我也很相信李哥的实力。”

“你就別谦虚了,你的这部小说不同於之前的牧马人,主要是里面的內容涉及的太敏感,不光要表达出来,最后还得顺利通过审核搬上银幕,挺难的。”

方堃看了他一眼:“您这表情可不像是犯难的表情。”

谢普笑道:“领导已经跟我谈过话了,上面是支持拍摄这部电影的,毕竟社会反响很热烈,老百姓喜欢我们就拍嘛,不能因为有些阻碍就退缩了,电影人该有的觉悟还是要有的,不过小说原著里面的一些台词对话得改改,你先看看,作为原作者能不能接受。”

方堃细细看著,这个时代的影视审核力度从一定角度看是很宽鬆的,现实主义,反思思潮,根本不用避重就轻。

李淮的剧本改编水平,他还是信得过的,文学和影视不同,搬上银幕落在观眾的耳朵眼睛里感觉自然也不同,方堃看著是挺满意的。

“不错,挺好的,”方堃的確看不出什么毛病,外行人就要有外行人的觉悟,瞎指指点点只会显的掉价。

“为了拍好这部电影,小说我是反覆的阅读揣摩,整个故事里面没有一个人物是多余的,每一句台词也得反覆推敲,方堃啊,你就不要谦虚了,有意见一定要提出来。”

几人在办公室里坐了將近一个钟头,八一製片厂现任厂长张京华闻风而来。

方堃现在是块儿宝啊,北大学生,京城户口,那就是自家人嘛。

能连著两部小说的影视改编落在沪上製片厂头上,说出去都是他们的工作失职。

一伙人中午直奔饭店,张京华也不为別的,先把《人生》的电影版权拿下来再说,他们八一製片厂別的不多,就是优秀演员多,最缺的恰恰是好剧本。

推杯换盏,光交错。

正式选角定在了后天,这两天谢晋给所有试镜的演员提了一个要求,回去必须把高山下的环小说从头到尾看两遍,写一份读后感上来。

方堃到时候同样参加提供指导意见,其实对他自己来说存在可有可无,现在的导演,编剧,和前世一模一样,选角九成九的机率还是那些人。

而方堃也没想过,自己率性使然一把,看哪个演员顺眼就从中插一缸改变这些人的命运轨跡。

就比喻皇帝专业户,方堃前脚刚结束饭局,第二天在自家门口就对上了那张白嫩的不像话的帅脸。

“方先生,你们这是要出门?”

“父母从老家过来看望,我们去车站接人,你有事儿?

广,果强暗道来的不巧:“今年年初牧马人首映礼上,不是说好请你和姚小姐吃饭的嘛,老欠著,我这心里放不住事儿一直惦记..:”

方堃笑呵呵的看著他:“改天吧,今天实在是不凑巧,改天我请你。”

这老小子醉翁之意不在酒,一月份到现在足足过了六个月,早不请晚不请,谢晋新电影开始试镜了,知道来请客吃饭了。

对於赵蒙生的选角,根本不用考虑旁人,可以说果强就是赵蒙生本人,也是这廝摆脱奶油小生这个称號的开始。

不过方堃也不打算提前告知,晾晾这傢伙。

三人相跟著走到公交车站台前,看著两人上车,果强急啊,高山下的环是去年大热的作品,又是一部军旅剧,他可太想在里面拿到个角色了,最好还是男一男二这样的位置。

果强想著想著,一愣神,方堃嘴上说是要去车站接亲人,虽然是笑呵呵的,有没有可能是委婉的找藉口拒绝自己的请客。

要知道文人说话总是拐著弯儿的来,果强看著自己的双手,猛地一惊。

来的匆忙了,他竟然两手空空就上门了!

公交车上,方堃可不知道这傢伙脑补的那么厉害,寧姚低声道:

“他不会是来请客,想从你这儿走关係的吧?”

“不然呢,回头有空了,先宰他一顿。”

俩人直奔火车东站,人数太多,骑自行车反而鸡肋,方堃也没小汽车,索性坐公交过去。

京城现在街上有计程车,市面上只有首汽和北汽两家国营公司。

车型也是进口伏尔加和拉达,主要服务的对象是『两外”,即外宾和外地人。

其实主要还是前者,外地人进京要么分量足够有专车接送,要么就是紧巴巴的坐公交,没人愿意坐贵的离谱的计程车。

老外就不同了,人傻钱多,关键是高兴了还给小费。

运气好了收到的不是软妹幣,而是刀勒儿丝,美元外匯!

要是再商量好价钱,带著去各大景点晃悠晃悠,一天下来可能半个月都不用开张了。

方堃可太想有辆车了,他今天其实也能跟郑卫东开开口,看看有没有办法借辆车过来用个一两天。

可这个想法也就想了想,最后还是没有打过去。

装逼的事儿以后再说,这种麻烦电话能少打儘量不打,最关键的是,都是自家人,从小穿开襠裤看看自己长大的,有什么好装的。

与此同时,进京的一辆绿皮火车上。

老方家一家七口人,眼瞅著要到站了,浑浑噩噩一天这时候也不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